上一期我們說到了辛亥革命,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而今天我們要從五四運動說起,至此,工人階級也開始登上了歷史舞臺。
六、五四運動
隨著新的社會力量的成長和壯大,新文化運動掀起了巨大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同時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導致最終五四運動興起。首先學生群眾走在了斗爭的最前列,喊出了“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廢除二十一條,還我青島”的口號。隨后上海工人罷工,標志著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走上了政治舞臺;同時商人罷市、學生罷課;隨后斗爭的主力從學生轉向了工人,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向了上海。五四運動反映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群眾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以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開端。
七、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及意義、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大革命
1、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2、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達成。
3、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包括以下原因:一是反革命力量的強大,這同時也是客觀原因,其次是因為黨內出現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主動放棄的對革命的領導權,這是大革命失敗的主觀原因。 大革命的失敗,告訴我們中國的民主革命必須建立起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在統一戰線中必須堅持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同時,無產階級領導權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裝斗爭,最后要加強黨的建設。大革命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的勢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教育和鍛煉了各革命階級,提高了政治覺悟,為后來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的開展奠定了群眾基礎。他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中的威望,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發揮了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
八、土地革命
1、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方針,這是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歷史性轉折。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土地革命期間的土地政策是堅定地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同時以鄉為單位,按照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礎上,實行抽多補少、抽肥減瘦。
2、遵義會議的召開,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達到了成熟。
3、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培育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軍隊的革命精神。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