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專業介紹如下: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1、專業簡介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專業隸屬于一級學科土木工程,依托于學科實力雄厚的大連理工大學建設工程學部,辦學起點高,發展速度快。1999年9月開始招收第一屆四年制本科生,2000年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并開始招收第一屆碩士生,2003年開始招收博士生,具有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資格,2008年獲遼寧省重點學科。目前,該學科擁有本科、碩士、博士和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為遼寧省首個擁有該專業博士點的學科,是大連理工大學“211”與“985”重點建設學科之一。
本學科具有知識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學術隊伍。現擁有教師16人,其中,中組部“****”入選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教授(博導)6人,副教授7人,專任教師博士化率100%。該學科研究方向特色顯著,人才培養模式新穎,試驗設備先進。學科國際合作與交流活躍,已與美、加、日、韓、俄、芬蘭、瑞典、澳大利亞、香港等國家與地區建立密切的學術合作關系。先后承擔國家973、863、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縱向科研項目,企業委托以及國際合作研發項目等,獲得多項省部級獎項和授權的發明專利。該專業重視研究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重視研究生人文精神、道德修養和科學素養培養。
2、研究方向
本學科專業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內容包括: (1)空氣環境健康與安全:建筑、交通工具(飛機與列車等)及地下構筑物等內部環境控制技術與評價方法,包括熱舒適性、空氣品質及其CFD模擬評價技術等;人員健康及與室內環境的內在聯系;各類人工環境內的污染物監測與凈化技術;污染物的傳播過程以及傳播源辨識與預防控制技術;建筑環境設備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的應變策略人員防護等。
(2)建筑能源系統物聯網與節能調控技術:建筑水電氣熱煤油汽等能源供應系統、建筑內部輸配系統、建筑內部暖通空調系統等系統物聯網架構理論和方法;建筑能源系統監測理論與方法;建筑熱能供應系統和暖通空調系統的智能節能控制理論與方法;建筑能源系統物聯網技術與智能調節技術;建筑能源系統網絡化節能管理和運行控制理論與技術及環境效應評價等。
(3)區域能源系統能效提升及城市能源梯級利用:城市區域供熱供冷系統優化設計與運行優化技術,輸配管網水力熱力特性及可靠性研究;城市熱源規劃及能量梯級利用;低溫余熱資源回收和利用技術;城市熱電冷聯供技術;區域能源系統優化規劃等。
(4)太陽能復合能源建筑技術與裝備:太陽能高效集熱理論與集熱裝備開發技術;太陽能光電熱綜合轉化與能量利用理論與技術;太陽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及傳統能源復合利用的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理論和技術;自我調節功能的呼吸墻體“智能型”材料、太陽能蓄能理論與裝備開發技術等。
(5)新型熱泵制冷技術及高效換熱設備:高性能熱泵制冷循環理論,蒸發冷凝換熱強化技術;研發污水源、海水源、低溫空氣源、太陽能-空氣源熱泵和土壤源等熱泵循環理論與裝備開發技術;冰漿輸運理論與高效相變換熱裝備等。
(6)氣候適應型建筑體系及自然調節技術:基于建筑系統的氣候響應特性的室內環境自然調節技術;可持續性建筑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應用;適應性熱舒適及室內環境的健康效應評價的理論與方法;長周期大容量建筑太陽能采暖儲熱技術;中國百年建筑技術體系構建理論及評價等。
(7)建筑系統設計及技術應用決策平臺構建技術:“天人合一”思想與建筑環境構建的相關性;建筑系統設計的因素分析及決策的理論與方法;可持續性建筑并行設計過程的理論與方法;建筑系統設計專家系統語言描述方法;基于信息化技術應用建筑系統設計及決策分析工具構建技術等。
3、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 ③301數學一 ④841熱工基礎
4、導師信息
陳濱,端木琳,李祥立,梁若冰,呂陽,劉明生,馬良棟,馬志先,舒海文,王繼紅,王樹剛,張寶剛,張吉禮,張騰飛,趙金玲,趙天怡等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