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師范大學研究生中國古代史專業介紹如下:
一、學科簡介
中國古代史的研究對象是從原始社會至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的中國歷史。古代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產生最早、文化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并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創造了輝煌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為人類的歷史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深入研究中國古代史,對于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和中國社會自身發展的特殊規律、對于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激發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等,都具有其他學科所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 中國古代史研究在我國史學界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基礎,從漢代開始,中國古代史就是史學家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20世紀初,隨著西方史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傳入,使中國古代史研究有了現代意義上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傳入后我國后,中國古代史研究在歷史觀與研究方法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古代史研究更加重視對馬克思義完整、準確的理解,研究領域不斷拓寬,研究方法與手段進一步更新,學術交流廣泛開展,使中國古代史研究步入了黃金時代,日益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重視。 中國古代史學科是我校的特色專業之一,其碩士研究生的招收,始于1984年,畢業生中有多人考取了全國知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有多人就職于北大、人大、吉大、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經過二十余年的學科建設,本專業的基礎性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館室建設成效顯著,本專業有“五館”、“五室”,即中國歷史文物館(館藏珍貴文物三千余件)、滿族民俗館(館藏滿族民俗文物三千余件)、八旗譜牒館(館藏八旗譜牒近千份)、滿族佟佳氏博物館、愛新覺羅•恒邵美術博物館;中國古代史資料室、滿族文物室、葉赫旅游資源開發規劃室、八旗譜牒整理研究室、八旗譜牒電化展室;另有滿足特色教學和科研需要的“八基地”——葉赫、本溪、伊通、烏拉街、寧安、琿春、九臺、肇源等滿族研究基地,特別是中國古代資料室中有近萬冊的珍稀圖書資料,并有錄像帶、光盤300余份,極大地滿足了教學、科研之需。進入21世紀以來,本專業的科研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已出版專著近40部,發表論文300余篇,建有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兩個(滿族文化研究基地、八旗譜牒研究基地)。近五年來,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三項、省、部級社科項目近30項。
二、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品學兼優且滿足21世紀教學和科研需要的中國古代史專業的高素質專門人才。使學生在嚴格的專業訓練中掌握淵博的歷史學知識和科學的研究方法,了解中國古代史及相關學科國內外的研究動態、發展趨勢以及著名學者的研究專長和主要觀點;能夠熟練閱讀中國古代史文獻資料,掌握史料搜集整理的的基本方法,具有獨立解決中國古代史研究中的相關問題的一般能力;能夠熟練地運用一門外語和計算機等現代信息工具;明清史專業方向的研究生還要具備較比熟練地應用滿語閱讀民族文字的史料和專業書籍的能力。畢業時應成為開拓進取、銳意創新、治學態度嚴謹、學術作風正派、理論修養扎實、專業知識寬博、可獨立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工作的復合型高級專業人才。 (二)研究方向 1.秦漢史 2.明清史 (三)主要相關學科 文獻學;考古學;民族學;宗教學;社會學。 (四)學習年限及應修學分 學習年限為3年;學分不少于36,不超過38學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