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師范大學研究生文藝學專業介紹如下:
一、學科簡介
文藝學是以對文學藝術的批評與理論實踐活動的研究為基本內涵的理論學科,故又稱文藝理論或文學理論。它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多學科多方法的概括和闡釋文學藝術的本質及創作、欣賞與發展的基本規律,是整個文藝研究的抽象形式和理論形態,為文學批評和文學式的研究,乃至整個文學藝術和人類審美文化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文藝學專業是吉林師范大學的傳統優勢學科,文藝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01年獲得批準,2002年正式招生,至今招收本專業研究生74人。截止2008年已授予碩士學位44人。在國內高等學校同專業中具有較高的地位和實力,本學科擁有教授5人,副教授4人,教師隊伍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較為合理。本學科的人才培養目前已經形成規模,由學科帶頭人、后備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組成了頗具教學和科研實力的人才梯隊。每位導師均主持或承擔省級以上科研項目,其中省社科項目12項,省教育廳項目24項,累計科研經費70余萬元。學科帶頭人楊樸、李秀云及學術骨干在文化人類學、文學批評方法論、東北民間文藝等領域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具有較高的水平。目前出版學術專著10余部,獲得省市級科研獎勵20余項。
本學科的突出特色: 1.理論闡述與地方文化相結合。本學科重在將理論闡釋與實踐相結合,并突出東北地方文化特色,本學科在東北民間戲劇研究、東北喜劇小品研究、東北影視藝術研究、東北民俗研究、薩滿研究、東北女神文化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并在國內產生較大的影響。 2.科研、教學一體化。本學科既突出科研的重要性,本學科的主講教師都有多項省市級研究課題,科研研究方向非常明確。同時以科研帶動教學,將學術前沿的研究成果帶入到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了解本專業的研究潛力及研究空間。 3.廣泛的學術交流。本專業注重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聘請國內專家、學者定期到本校講學、作報告,加強學術交流、溝通,為本專業的研究提供更廣闊的平臺。
二、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并能運用于社會實踐、學術實踐,具有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高尚人格和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2.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有較高的文藝學、美學理論素養,了解本專業的學術歷史與前沿動態,具有獨立從事文藝學或相近學科的教學、科研或文化工作的能力。 3.具有扎實的文藝學專業及相關知識,較強的理論思維能力,能從事文藝理論以及文學的教學與科研的理論型人才;具有比較扎實的文藝學專業及相關知識,較強的理論思維能力,較扎實的文化知識與文化事業知識,能從事文化批評、文化產業運作、新聞出版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具有較為開闊的視野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獨立從事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的實用型人才。 4.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和計算機運用,能夠進行聽說讀寫譯的能力,能閱讀翻譯本專業的外文資料,能運用外語撰寫論文提要,進行日常交際和本專業學術交流。 5.在文學原理、美學、中西文論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文化人類學等知識領域有較深的造詣,并能把所學的理論與知識運用到具體的文學研究與文學批評、文化研究中去。 (二)研究方向 1.文學批評 2.文學理論 3.文藝美學 4.經典文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 (三)主要相關學科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美學;外國文學;宗教學;人類學;民俗學;哲學;社會學;民族學;心理學;藝術學;外國語言學;藝術學。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