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藝術設計系專業介紹如下:
藝術設計系的前身裝潢設計系,始建于1990年,現開設工藝美術、裝潢設計與工藝教育兩個本科專業,擁有設計學、美術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和藝術設計、職業技術教育兩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設計學省級重點學科,美術學承擔民族民間美術研究博士生培養。
我系現有在職教職工21人,高級外交專家專家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有博士學歷的4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2人,另聘有海外名師(日本東洋藝術學院院長)1人。現有“創意與設計”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湘繡創新研發”湖南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等平臺,有陶藝工作室、漆畫工作室、裝飾畫工作室、數字媒體工作室、視覺傳達設計工作室、空間展陳設計工作室、環境設計工作室、動畫工作室等專業方向實驗實訓室。擁有校級“傳統造物與現代工藝設計2011協同創新中心”、“民族民間美術研究中心”,與開福區政府共建的“湘繡創新研發中心”,與瀘溪縣政府共建的“瀘溪民間工藝美術研究基地”、“工藝美術專業教學實踐基地”,還與江蘇華博創意產業有限公司、湖南電廣傳媒份有限公司、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沙坪湘繡股份有限公司、張家界旅典文化有限公司等國內一大批知名企業和工藝美術生產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竭力打造一流的專業實驗、實訓、實踐、實習環境。
近幾年來,我系在科學研究、教育教學等方面的成績得到了顯著提高。主要承擔參與國家、部省級和企事業單位委托的各類科研項目40余項。出版專著和主編教材50余種,發表高水平論文200余篇,其中設計學類權威、重要刊物論文30余篇。設計作品獲國家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多項,獲國家級、部省級和其它各類獎項90余項。我系學生在歷屆大學生廣告設計競賽、挑戰杯等國家級競賽中均有突破和斬獲。
本科專業:
1、工藝美術專業
工藝美術專業培養將手工藝傳統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創意能力,能在文化藝術部門、傳統工藝加工領域、設計公司、學校等企事業部門從事各種傳統與現代工藝美術品設計制作以及相關教學與研究,設計管理工作方面的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根據傳統工藝如髹漆、煅冶、染織、編扎、雕刻工藝等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能反映中國古典文化精神的傳統工藝美術主要門類如陶瓷、漆藝、染織、雕刻、金屬工藝等不同專業方向,學習相關專業方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在專業方向所規定的各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專業方向領域內進行設計制作的基本能力,熟練掌握相關專業必要的工藝技能,了解材料性能及加工工藝等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2、視覺傳達設計專業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培養具有國際設計文化視野、中國設計文化特色、適合于創新時代需求,集傳統平面(印刷)媒體、現代數字媒體、視覺空間展陳、信息與交互設計,在專業設計領域、企業、傳播機構、大企業市場部門、中等院校、研究單位從事視覺傳播方面的設計、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本科核心課程主要分為五大塊:①視覺要素基礎訓練課程。包括圖形語言、色彩語言、創意形態學等;②平面設計類課程。包括企業形象設計、廣告設計、包裝設計、書籍裝幀與版式編排設計等;③多媒體、綜合設計類課程。包括數字界面原型設計、信息可視化設計、交互設計、影像設計、動畫設計、展示設計等;④史論與設計思維類課程。包括視覺傳達設計史、視覺創意思維訓練、視覺傳達設計方法;⑤設計工程與技術類課程。包括計算機輔助設計、媒體與數字技術、工程技術基礎、設計材料等。
碩士研究生培養方向:
1、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研究(設計學科學學位)
本方向旨在通過對包括民間手工藝、傳統造物設計、傳統紋樣、傳統繪畫及其文化學意義上的深入研究和探討,找尋傳統文化存在的“根”、“脈”在現代設計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同時加強現代藝術設計對民族傳統文化理念、內涵的借鑒與學習。從而在認識上厘清傳統文化精神內核與現代藝術設計外在形式的區別與聯系,并從理論上為現代藝術設計實踐和中國式設計風格的誕生作出適當的嘗試。主要研究內容包括:①民間手工藝文化;②傳統造物設計文化;③傳統紋樣研究;④非物質文化遺產個案研究;⑤民間服飾文化研究。
2、視覺傳達設計及理論研究(設計學科學學位)
本方向旨在通過對書籍設計、插畫設計、廣告設計、CI策劃等內容的研究與學習,讓學生掌握國內外的先進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同時,通過學術活動與企業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特別是理論研究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主要研究內容包括:①書籍設計;②插畫設計;③廣告設計;④CI策劃;⑤包裝裝潢設計;⑥標志設計。
3、環境藝術設計及方法研究(設計學科學學位)
本方向以設計表現和藝術設計理論為基礎,以實踐項目為依據,加強綜合專業素質能力,融創新性與實踐性于一體、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開創型的研究方向。通過對中西設計風格比較、空間設計方法、材料與工藝、CG技術運用、裝飾藝術表現、空間設計理念及案例等諸多方面的研究,探尋現代空間環境設計中的內容、形式及風格。加強企業與行業的聯系,增強實訓和積累實踐經驗,總結現當代環境藝術在現實運營中的可實施性,結合藝術與科學、理論與實踐、傳統與現代等相關元素,對具有鮮明民族性、前沿性、技術與藝術的風格形成,進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主要研究內容包括:①空間藝術設計;②展示及陳列設計;③材料運用與設計方法;④裝飾藝術設計。
4、數字媒體藝術理論與實踐(設計學科學學位)
本方向致力于數字化媒體技術與設計學的深度融合,構建數字化媒體產品研究與開發平臺,實現數字媒體技術從理論到實踐的應用。本方向以動畫創作為主,將動畫藝術理論研究與動畫片創作相結合,通過開展各類實驗性的動畫片創作,在實踐中探索動畫藝術在創作理念、藝術形態和技術手段上的突破。同時兼顧影視、游戲、多媒體等各個學科的學習創作以及相關理論和史論的研究;密切關注影視與新媒體的技術發展與應用前景,在較高的層次上總結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的制作實踐經驗,以及與數字媒體藝術有關的衍生產品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①動畫創作及理論研究;②新媒體藝術與實踐研究;③動畫策劃及衍生產品研究。
5、民族民間美術研究(美術學科學學位)
本方向主要側重對民族民間工藝與造物、傳統紋樣與繪畫、湖湘民間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傳統文化分支進行美術學意義上的深入研究和探討,同時加強美術創作和應用對民族民間美術理念、內涵的借鑒與學習。主要研究內容包括:①民族美術研究,②民間美術研究,③民間手工藝研究,④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
6、中國人物畫技法研究(美術學科學學位)
本方向主要研究人物畫的特征、表現技法及創作方法等。當代藝術觀念與文化思潮的影響,使中國人物畫正由傳統的古典形態轉向現代形態,并賦予了當代人物畫全新的文化和思想內涵。語言形態是藝術作品的第一生命,是表達思想意圖的載體,造型則是語言形態的核心。需要從時代的角度,用文化的眼光去審視傳統,體味當代。現代人物畫的創作既要合理借鑒西方藝術中的形式表現因素,更要合理地繼承傳統人物畫的精神和形式內容。主要研究內容包括:①繪畫史論,②人物(體)速寫技法研究、③人物畫的表現媒介研究,④人物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寫生及創作)。
7、傳統工藝設計(藝術設計專業學位)
本方向基于傳統的中國工藝美術與西方現代設計,以掌握手工藝產品設計思維中的經驗思維、直覺思維、邏輯思維等思維模式為研究目的,教授手工藝設計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手工藝設計領域基礎厚、素質高、能力強、適應面寬,具有創新意識與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研究方向包括:①非物質文化與手工藝遺產研究、②陶瓷藝術設計、③漆器藝術設計、④刺繡藝術設計、⑤首飾藝術設計、⑥裝飾藝術設計。
8、視覺傳達設計(藝術設計專業學位)
本方向基于傳統的平面設計與媒體技術,以探索現代藝術設計領域內各類文字、圖形、符號等信息傳達為主要研究目的,逐漸從原有領域擴展到視覺形象規劃、品牌塑造、展示設計、電子媒介表達、用戶終端界面設計等多領域、全方位的整合設計與推廣。研究方向包括:①文字設計、②廣告設計、③包裝設計、⑤圖書出版設計、⑥品牌與傳播設計、⑦視覺空間設計。
9、環境設計(藝術設計專業學位)
本方向以建筑室內外的空間環境為研究對象,以優化人類生活和居住環境為主要宗旨,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進行整合設計的的一門實用藝術。本方向主要研究自然、人工、社會三類環境關系,強調社會性、實踐性、整體性、系統性的研究與應用;主要課程包括環境、建筑、空間三大主流設計。研究方向包括:①文化傳承與建筑創新、②空間創意設計、③景觀規劃設計、④室內外陳設藝術設計、⑤展陳設計、⑥公共藝術設計。
10、數字媒體設計(藝術設計專業學位)
本方向致力于數字化媒體技術與設計學的融合共進,構建基于數字化媒體產品的技術研發與藝術設計溝通平臺,實現數字媒體從技術到藝術;從理論到實踐的應用。教學中以電子終端界面圖形圖像創意、數字化信息服務設計、多媒體藝術項目設計、動漫、影像、游戲角色場景等內容的創作以及相關理論研究為主,密切關注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動向與市場應用,在較高的層次上總結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的制作實踐經驗,以及與數字媒體藝術有關的衍生產品研究。研究方向包括:①終端界面與圖像創意、②信息可視化設計、③多媒體藝術與項目實踐、④動畫與影像主題創作、⑤數字產品開發及衍生品設計。
博士研究生培養方向:
民族民間美術研究(美術學科學學位)
本方向下設民族民間美術基礎研究、民族民間美術創作與應用研究兩個子方向。基礎研究方向主要側重對傳統民族民間工藝與造物、傳統紋樣與繪畫、湖湘民間藝術等門類的傳統文化進行美術學意義上的深入研究和探討,同時加強美術創作和應用對民族民間美術理念、內涵的借鑒與學習。創作與應用研究方向致力于民族民間美術資源的再創造及其現代轉型和數字化應用方向的探索,實現文化創意的生產力轉化。本方向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研究,同時對湖湘大地以傳統手工技藝為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傳承和開發進行過系統的研究,成果多被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采納并推廣,對文化遺產的挖掘與申報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