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內蒙古師范大學研究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介紹如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030501)
一、培養目標與學習年限
1、培養目標:
本學科培養具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較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較寬的知識面,具有正確的理論方向和良好的學風。比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語資料和一定的寫作能力,成為本專業的科學研究、高等教育和黨政實際工作部門的專門人才。
2、學習年限: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一般為三年,最長不超過五年,優秀者經批準可提前畢業。
二、學科專業與研究方向
1、學科專業: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所屬的二級學科。根據我校特點設置“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經濟建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才培養”三個研究方向。
2、研究方向及主要內容
序號 主要研究方向 主 要 研 究 內 容
1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 在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結合當代科技革命和社會變革的新情況新問題,探討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當代的新發展,研究適合當代世界發展的新形勢,適合科技發展新水平,適合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新形式和新內容,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俱進的本質特征。
2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經濟建設研究 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吸收西方經濟理論中的合理內容,從生產力、所有制、分配制 度、市場經濟、對外開放等方向,研究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規律。
3 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才培養
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借鑒國內外人才資源開發研究方面的經驗教訓,研究我國人才資源開發的歷史、經驗和理論,結合我國傳統人才理論的特點,探討新時期人才資源開發的特點和規律。
三、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包括必修課程(學位公共課、學位基礎課、學位專業課和學術前沿專題講座)、選修課程(專業選修課和跨專業、跨學科課程)、補修課程和實踐環節與科研工作四類。除補修課程外,各培養環節均應取得相應的學分。本專業碩士研究生應修最低總學分不少于35學分。
1、必修課程(不少于27學分)
(1)學位公共課(7學分,由研究生處統一開設)政治理論:3學分(第1學期,54學時)
外國語:4學分(第1、2學期,216學時)
(2)學位基礎課(不少于9學分)
學位基礎課是研究生學習和掌握本學科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的重要課程,是一級學科內各專業(二級學科)研究生共同必修的課程,要有較寬的覆蓋面,應按一級學科設置。每個一級學科原則上應開設5門學位基礎課(含一門研究方法類課程),每位碩士生根據導師要求至少選修3門課。每門學位基礎課一般為54學時,計3學分。具體安排詳見課程設置與教學計劃。
(3)學位專業課(不少于9學分)
學位專業課是學習和掌握本專業系統專門知識的基本課程,應按二級學科的要求設置。每個二級學科應開設3—5門專業課,每位碩士生根據導師要求至少選修3門課。每門學位專業課一般為54學時,計3學分。具體安排詳見課程設置與教學計劃。
(4)學術前沿專題講座(2學分)
為拓寬研究生的學術視野,促進研究生主動關心和了解學科前沿的進展,根據各學科的情況,研究生在學期間應至少參加15次的國內外學術講座和學術會議,或參加按學科專業組織的專題討論,并作出考查方式和要求的規定,本環節計2學分。具體安排詳見課程設置與教學計劃。
2、選修課程(不少于6學分)
選修課是供研究生進一步拓寬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擴大知識面及相應能力培養而設置的課程。除設置一定數量的專業選修課外,還應要求研究生選修指定的1門專業外語和至少1門跨專業或跨學科的課程。每門選修課一般為36學時,計2學分。具體安排詳見課程設置與教學計劃。
3、補修課程
跨專業和以同等學力入學的研究生根據專業需要需補修與本專業相關的2門本科主干課程(由導師確定)。補修課程應列入個人培養計劃,并進行考核。補修課程及格或合格即可,不計學分,但成績要記入檔案并注明“本科”字樣。具體安排詳見課程設置與教學計劃。
4、實踐環節與科研工作(2學分)
(1)教育實習或社會實踐 1學分
(2)科研工作 1學分
四、培養方式與考核方式
1、培養方式
一般采取以導師指導為主,導師與指導小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在培養過程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采取系統的理論學習與科研訓練相結合、講授與討論相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等多種方式。提倡研討式教學,要特別注重培養研究生的自學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考核方式
(1)中期考核:考核面向全體研究生,考核辦法參照《內蒙古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分制實施辦法(試行)》(校發[2006]33號)中關于中期考核的具體要求執行。按照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如期完成課程學習任務并取得相應學分,且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考核合格,認定為中期考核合格,方可進入碩士論文撰寫階段;對少數學習成績差或缺乏科研能力的,或思想品德不合格的,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的研究生,做出中止學習或延期畢業的決定。
(2)課程考核:研究生課程考核分為考試和考查兩種方式,具體可采用筆試或口試、閉卷或開卷、撰寫論文、完成項目等形式進行。除實習、實驗、社會調查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可采用考查進行考核外,其他課程都要進行考試。研究生課程的成績由平時成績(實驗報告、文獻閱讀、課堂討論、作業等)和期末考試成績綜合評定。
考試成績采用百分制記錄。成績在75分(含75分)以上者,取得該門課程的全部學分;成績在60分—74分者,取得少于該門課程應得學分1學分的學分數;成績在60分以下者無學分,該門課程須重修。學位課程兩次重修仍未通過者,取消其申請學位資格。考查成績以合格、不合格記,成績合格者取得該門課程的學分,成績不合格者無學分。
(3)實踐環節考核
培養方案中應對研究生的教育實習或社會實踐提出明確要求,對內容、形式、時間、工作量和考核辦法等提出具體方案。各專業可根據實際,要求研究生參加教育實習或者社會實踐,本環節以考查方式進行。教育實習可面向大學本、專科生參加教學一線工作,可協助教師輔導答疑、批改作業、實驗課、主持課堂討論、指導本科生教育實習、社會調查等,也可在教師指導下講授一定課時數的專業基礎理論課,工作量折合講課20課時。參加社會實踐者要撰寫實踐報告,并經過導師及所在培養單位考評通過,社會實踐累計工作量至少2周。
(4)科研工作考核
鼓勵研究生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積極申請各類科研基金并在導師的指導下盡早進入有關課題的研究。該項學分可從正式發表的學術論文、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至少2篇文獻綜述或自主科研立項等方面獲得。本環節以考查方式進行。
五、學位論文要求
學位論文工作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其質量是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也是畢業和授予學位的主要依據。碩士學位論文對所研究的課題應當有新的見解,表明作者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進入論文階段,一般至少用一年時間完成學位論文。學位論文不計學分。
1.論文選題
研究生在撰寫學位論文之前,必須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查閱足夠的文獻資料,了解本人主攻方向的歷史和現狀,結合本學科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確定自己的學位論文研究題目。選題要力求體現本學科及相關領域的先進性、開拓性和前沿性。
2.論文開題
碩士研究生應在第四學期舉行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論證會。研究生必須按要求撰寫完整的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包括課題研究的意義、前人已經做出的工作、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內容框架、撰寫計劃、核心觀點、創新觀點以及相關文獻資料等。
3.論文撰寫
碩士學位論文可以是基礎研究或應用研究,也可以是科研攻關任務或技術開發的研究,但必須有研究生本人的獨立見解和創新之處且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各專業應結合本學科特點,根據培養目標要求,在培養方案中對本專業碩士學位論文水平的基本標準(如優、良、合格的內涵及打分標準)做出具體規定。
研究生在論文撰寫過程中要定期向導師和指導小組作階段報告,在導師的指導下不斷完善論文的結構、思路和觀點。各學位點應定期對研究生論文的撰寫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監督,確保研究生按期完成高質量的學位論文。
4.論文評閱與答辯
學位論文的評閱與答辯有關事宜按照《內蒙古師范大學授予碩士學位工作細則》等有關規定進行。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