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近日,全國百余所知名高中的校長齊聚清華大學主樓報告廳,共同探討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在這場“全國優秀高中與高校銜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論壇”上,中國教育學會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針對當前教育存在的問題發表了看法。
英語教學效率不高、政治課重復內容太多、教學方法偏死、學生“被學習”現象嚴重……這些問題引起與會校長們的深思。
外語教學耗時太多教育方法偏死
周遠清(教育部原副部長,現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
學生現在是“被教育”“被學習”
顧明遠(中國教育學會會長)
今年新推“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
袁駟(清華大學副校長)
辦公地址:南京湖南路1號鳳凰廣場B座19樓
電話:025-8365736583657376網址:www.fdyh.net
孟蘭凱律師
本報常年法律顧問
江蘇法德永衡律師事務所
“我們的外語教學花的時間太多,從小學、中學,一直到大學、研究生、出國。大家算算花了多少時間學習外語?這個值得不值得呢?值,也不值。我們能不能研究下,怎樣使學生學習外語的效率提高呢?”周遠清在昨天發言的一開頭,就尖銳地提出中國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頑疾。類似的,他還提出,“我們的政治課重復的內容較多,效果、效率怎樣?都值得好好研究。”
另外,我們的大學采取的教學方法,“國內外沒有多少人認為我們的教學方法先進”,“問題很多,可能到了整體地、系統地研究如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地步了”。
周遠清曾給中國的大學教育歸納了幾點:專業設置過窄(后來調整了兩次專業)、教學內容偏舊(后來搞了面向21世紀系列教材)、人才培養模式單一、教學方法偏死、外語水平偏低、人文教育過弱。
教學方法偏死的問題一直沒有很好地去研究解決。“孩子從幼兒園開始背著手上課,非常規矩。提問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很難開展,個性得不到張揚,甚至在扼殺學生個性。”
周遠清曾去西班牙參觀一所小學的銜接班,這是為外來打工人員子女開設的班,教一些生活知識、口頭語。1個班有8個學生,其中3個是中國學生。他們原本以為中國學生看到家鄉人會激動,沒想到這些孩子“問一句不做聲,問兩句除了點頭就是搖頭”。相反一個巴基斯坦的學生,見到他們來,跳到桌子上去,手舞足蹈,非常興奮。他回來以后心情非常沉重。
周遠清說他一直覺得,“總有一天,我們要來一次教學方法的大改革”。
顧明遠看來,我們的學生存在的問題是:一直是“被教育,被學習”,教師應該把教育的選擇權還給學生。“以人為本”在學校就應該是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選擇權。
1980年顧明遠提出“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也是教育的主體”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論,有人質疑“你把教師的主導地位擺在哪里”。他認為教師的責任就在啟發、引導學生發揮主體意識。
在孩子的幼年時期,老師和家長就應該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和選擇意識,因為“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我們常說的“減負”也不是讓學生沒有負擔,是把學習的選擇權還給學生,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他建議,具體的辦法可以有幾種:一是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必修課里面還可以分不同的層次。比如美國的數學課,就分為普通數學、高級數學、快速數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業規劃,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
二是提倡探究式學習。比如在外出考察時,他看到有一所學校的歷史作業布置得很特別,作業名稱叫“歷史文體組合”,讓學生自己寫年表,專訪一個歷史人物,為一個歷史人物寫訃告,寫頌文,找一部歷史電影展開評論,寫書評、畫評,讓學生探索“如果歷史可以假設,這段歷史會怎么發展”……
他還建議高校與高中聯合。“美國大學先修課程”就是一個例子,通過在中學開設大學課程,在中學及早地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另外,大學在教學方法上,比中學更需要改變,大學教師去中學做講座,相互取長補短,也有利于提高大學教師的水平。
對于“要不要培養超常兒童”的問題,他表示:“兒童的智能是有差異的,尤其是智能結構上的差異。”我們給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就是“最公平,最好”的教育。但不宜過早辦“超常班”,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發現他們的超常之處以后,再辦是可以的,但不能拔苗助長。
清華大學一直在探索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今年更是“相當給力”地推出了“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大家在討論“新百年,清華的核心目標是什么”時,達成一致意見是“人才培養”,并且這個核心目標100年不變,“離開人才培養,我們追求的不過是失去靈魂的卓越。”
袁駟介紹,“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的目標是培養領跑者。這項計劃開出6個專業方向,都聘請名家擔任首席教授:
數學班的首席教授是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物理班首席教授是中科院朱邦芬院士,化學班首席教授是中科院張希院士,生命科學班是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掛帥,計算機班是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親自帶領,錢學森力學班是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鄭泉水親自掛帥。
學校還專門辟出清華校內歷史最為悠久的建筑清華學堂作為該計劃的實施基地,要把百年積淀的文化底蘊用來激勵學生的志向。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
用拔尖創新人才來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打鐵先要本身硬。打鐵,用鋁錘不行,得用鋼錘;劃玻璃得用金剛鉆。
這是“因材施教”的舉措。人才,人和才還不一樣。對“人”來講,要讓每一個人享受公平的受教育機會;但對“才”來講,要講究因材施教,人盡其才。
我們把這個計劃中的學生成為“領跑者”,不是說你們現在就是拔尖人才了,不是說你們現在就有特殊才能了。希望你們第一要跑,第二要領,你能跑得越快越好。至于最后沖刺破紀錄的是不是你,不一定。也許學堂外邊的同學追上來了,成為第一陣營,也好,這樣你也起到了引領和示范的作用。希望通過領跑者的示范,能夠帶動整體學習氛圍的提高。
動物新聞
帝企鵝第二蛋
又成了“壞蛋”
從南極到南京,六只帝企鵝來南京安家已經4年多,卻只產蛋兩次,并且每次都是模范夫婦“老大”和“冬瓜”生兒育女,這是為什么呢?記者也采訪海底世界的動物專家。
奉行“一夫一妻”制
海底世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南極帶回來時,6只帝企鵝還沒有辨出雌雄,2007年9月,他們發現六只企鵝似乎自然形成了三對,工作人員對它們進行了DNA鑒定,確定果然是三公三母。
帝企鵝的婚姻制度究竟是什么樣子,是“一夫一妻”制,還是“一夫多妻”制,或是“多夫一妻”制呢。海底世界的工作人員經過觀察后很肯定地告訴記者,奉行“一夫一妻”制!在自然分成了三對后,并且四年來,它們一直不離不棄地相互陪伴。
專家告訴記者,帝企鵝幾乎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度,每年只有一個伴侶。但是一年之后大部分帝企鵝都會重新選擇伴侶。
產量很低每次只產一枚
情投意合的伴侶選擇好了,這樣它們的愛情生活就會產生了一個飛躍──開始交配、懷卵、產蛋,之后再進入孵蛋和撫養雛企鵝的家庭生活。但是由于常年在南極冬季嚴寒的冰上繁殖后代,因此雌企鵝每次只產1枚蛋。帝企鵝蛋一般呈淡綠色,形狀像鴨蛋,但是又要比鴨蛋大得多,重約半公斤。
專家說,帝企鵝一般在1月左右交配,2月左右就產蛋。雌企鵝在產蛋以后,立即把蛋交給雄企鵝。由“爸爸”擔負起撫養孩子的重任,直至帝企鵝寶寶破殼而出。
兩年才產一次有點怪
一般來說,帝企鵝是每年都會產蛋一次。但是奇怪的是,來到南京的帝企鵝卻只生產了兩次,中間還相隔了兩年,但都沒有受精成功,這讓有些市民很是納悶,是不是南京的環境特別不適合帝企鵝繁殖呢?
并不能這么說,海底世界的動物專家告訴記者,南極是地球上常年都是冰凍的大陸,帝企鵝生活的環境是非常寒冷,零下六十攝氏度也是常有出現,這也磨礪出它們特有的生活習性。但是人工模擬出零下六十度卻難度很大,目前,南京海底世界企鵝館里常年保持的溫度是零下10攝氏度左右,這也與它們在野外長期生活的環境存在的極大的區別。
“讓帝企鵝在人工環境中繁殖一直是個世界難題,我們也希望向國家申請多點活體帝企鵝,進行科考項目幫助帝企鵝們能夠在人工環境下生兒育女。”海底世界工作人員透露。姜晶晶
奉行“一夫一妻”制
每次只生一枚蛋
新聞小知識
帝企鵝第二蛋又成“壞蛋”了。帝企鵝一直是南京海底世界的鎮館之寶,它們的“生兒育女”問題也一直讓大伙很頭疼。今年1月,帝企鵝館的模范夫婦“老大”和“冬瓜”再產下一枚珍貴的企鵝蛋,這也讓南京市民惦記又惦記。昨天,記者從海底世界獲得最新消息,這顆帝企鵝蛋又沒有受精成功,大家盼望的小企鵝也無望出現了。
本報記者姜晶晶通訊員孟媛媛
遺憾:第二次當爹媽又失敗了
這已經是“冬瓜”第二次想當媽媽了,上次產卵還是2009年2月8日,但最終以孵化失敗告終。2011年1月再次誕生的這枚蛋,又引發了大家對成功孵化的希望。帝企鵝在人工養殖環境下產卵,這在全世界也極為不易,包括之前這對夫妻孵化失敗的那只蛋,全球也僅三例。而同一只帝企鵝兩次產卵,更是世界罕見。
對于自己的第二次當“爹媽”,“冬瓜”和“老大”明顯要比上次小心翼翼多了,盡心盡力地孵蛋,吃東西都要主動喂到嘴邊才肯吃。由于上次失敗的經驗,這次經過觀察,海底世界的工作人員其實原本對孵化成功充滿了信心,“根據目測比上次的蛋體積稍大,加上飼養人員之前成功觀察到帝企鵝的交配行為,所以可以基本肯定這是一枚受精卵。”
然而,在一個多月后,讓工作人員失望的一幕出現了,“冬瓜”和“老大”將懷中的這顆蛋丟棄了。“棄蛋,這就意味著這次孵化失敗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企鵝這種動物的“靈性”,孵化到一定時候,如果是未受精卵,擔任孵化任務的“爸爸”可能感應不到胎動,就會一腳踢開。
有趣:別的企鵝爭孵“壞蛋”過癮
在帝企鵝館的六只企鵝中,“老大”和“冬瓜”是唯一一對配對成功的情侶。對它們這次的順利產蛋,其余四只企鵝表現出了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在孵化的過程中,它們沒事時會圍在“老大”身邊。
也許是羨慕,也許是體內的“母性”使然,當這顆帝企鵝蛋被“冬瓜”和“老大”丟棄后,居然被其他的“媽媽”們撿來自己孵。“這是雌帝企鵝的一種特性,到生兒育女年齡后,它們也對孵化有著一種渴望,有時候它們還會找來一顆跟帝企鵝蛋差不多大小的石子,‘揣’在懷中來孵化過一過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正是因為帝企鵝媽媽們紛紛輪流爭著拿這顆帝企鵝“壞蛋”孵化過一過當“媽媽”的癮,因此影響了工作人員的日常觀察。直到有一天,企鵝蛋出現了狀況:蛋面出現了大的裂痕!并且發散出一股臭雞蛋的味道,工作人員這才明白,這枚蛋還是沒有受精。工作人員說,因為蛋殼太厚,之前一直不知道這枚蛋是否受精了,現在可以確定了,并非是受精卵,因為企鵝蛋內并沒有任何胚胎組織的形狀,只是蛋白質物體。
分析:很可能已過了最佳生育年齡
三對帝企鵝是2007年初來到南京定居。因為它們太珍稀了,自然界中只生活在南極,能讓它們健康生活就已經很不容易了。目前,人工環境下的帝企鵝繁殖,據說,國外只有美國著名的圣地亞哥水族館取得過一次成功,但只是業界內部交流時聽說的,沒有任何正式的報道。而在國內,去年大連一對帝企鵝很幸運地繁育成功。
有專家表示,有研究表明,帝企鵝的性腺至少在零下40攝氏度以下才能發育成熟,企鵝館的溫度一般是在零下10攝氏度到零下20攝氏度。這個溫度可能可以讓帝企鵝們生活得不錯,但也許很難發情。“還有一個我們分析的原因,這六只帝企鵝是由南極來到南京,由于很難鑒定出它們的真實年齡,很可能在來南京前它們就已經過了最佳的生育年齡,這也導致了為什么蛋總是受精不成功的原因。”海底世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此前的第一枚帝企鵝蛋已經被制作成標本供市民參觀,而第二顆帝企鵝蛋則由于已經破裂,只能很遺憾的丟棄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