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農業大學研究生水文學及水資源工程專業介紹如下:
水文學與水資源學科創建于1987年,198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00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碩士學位授權點。同年被我校確立為重點學科。
本學科自創建以來,始終面向內蒙古自治區的水利工程建設,以水文水資源系統模擬、水資源動態模擬評價、水資源優化配置和宏觀調控、水環境評價與保護、水污染控制、水信息技術為中心,實行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更新教學內容,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已為研究生、本科生等不同類級教育、專業開設了學位課、專業課、專業基礎理論課和專題課等30余門課,為水利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此學科曾先后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次,自治區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次,二等獎2次,校級優秀教學成果1等獎1次。在讀博士研究生6名,碩士研究生14名。
本學科面向自治區經濟建設主戰場,建立教學、科研、實踐相結合的運行機制,已形成了水資源規劃和管理、水環境工程、水信息與節水技術、水文系統模擬四個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并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上取得了一批具有重 要學術和應用價值的重大成果,為自治區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水利工程建設、經濟建設及生態環境保護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自1990年以來,先后承擔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自治區科技攻關項目3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廳局級項目3項。正在進行的項目有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2項,自治區科技攻關項目4項,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其它項目3項,這些項目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展。各項研究、開發經費總計近380萬 元;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及自治區科技進步獎項共計4項,其中,《水文水資源水環境管理系統》1993年鑒定為國內領先水平,1997年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通遼地區水資源系統動態模擬評價與管理模型研究》1998年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2000年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另外,《荒漠草原井灌飼草料基地地下水資源評價與保護對策研究》1992年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在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取得成果的基礎上,學科加快科技 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步伐,近10幾年來在全區的水資源評價、可持續開發利用、合理配置與管理及經濟、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并且獲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
學科重視師資培養和梯隊建設,采取選送國外進修和攻讀學位、國內攻讀學位和在職崗位培養鍛煉等途徑,提高青年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實踐能力,使學科師資質量和業務水平不斷提高,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的學風嚴謹、學術思想活躍、業務素質較高的學科隊伍,F有教授7名,副教授7名,講師2名,其中具有博士位的1名,碩士學位的3名,在職博士生4名,在職碩士生3名。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名,中國水利學會理事1名,“水利學報”編委1名,獲內蒙古自治區特殊貢獻獎1名,內蒙古自治區“3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1名,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11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1名。榮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六屆優秀青年教師三等獎1名,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6名。
近10年來,學科在教材建設和學術研究上成績顯著,先后主編出版全國(區)統編著教材5部,校內教材10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106篇。
本學科為適應教學、科研和學科發展的要求,先后籌建了水土資源與生態環境分析測試實驗室;“3S”與計算機模擬實驗室;水環境分析測試實驗室;水文系統模擬實驗室,干旱區水文循環模擬實驗室,四水轉化實驗室,擁有實驗室及研究室面積約1000平方米,大中型實驗儀器如原子分光光度計、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TDR水分測試儀、露點水勢儀、農業氣象監測站、便攜式完全水質實驗室、便攜式時域土壤水分計等設備,其價值約100余萬元,這為本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面對西部大開發的新機遇和全國水利事業發展的新形勢,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的新要求,水文學與水資源工程學科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目前學科全體教師正以滿腔熱情腳踏實地,勤奮工作,決心在“十五”期間把本學科建設成為自治區重點學科及博士授權學科,以嶄新的風貌躋于全國同類學科的前列,為自治區高等農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水文學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