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農業大學研究生作物遺傳育種專業介紹如下:
一、業務范圍
本學科是研究作物遺傳改良及新品種選育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的科學。重點是結合自治區的自然和經濟條件,結合我國北方干旱寒冷地區農業生產的特點以及對農作物新品種的要求,在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狀遺傳變異規律的基礎上,發掘、研究和利用與農作物有關的種質資源,采用適當的育種途徑與方法,選育適合于“三北地區”生產需求的高產、優質、適應性廣、抗逆性好、生育期適宜的優良品種或雜種及新材料,并在其繁殖推廣過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種性,促進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持續發展。 學科的研究范圍:飼用作物育種理論與技術的研究;作物抗性、品質、產量等目標性狀遺傳改良理論與方法的研究;作物種質資源合理利用與創新研究;特色作物新品種選育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等。 主要相關學科:植物學、植物生態學、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物技術、生物統計與試驗設計、種子學、植物病理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等。
二、研究特色
內蒙古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學科從自治區地處“三北”的自然和經濟條件出發,立足于自治區農業生產和經濟建設的實際,以自治區的主要作物和優勢作物為主要研究對象,從細胞遺傳學、數量遺傳學、分子遺傳學、作物育種學、種子及良種繁育學、植物生物技術等方面,深入探索作物遺傳變異的原因及物質基礎并從中發掘遺傳新理論;研究植物新品種選育和良種繁育的新方法、新技術,通過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結合,使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的研究有機結合,服務于農業生產實踐。
三、研究方向
1.飼用作物育種理論與技術 針對內蒙古自治區不同地域、資源及生態環境特點,重點研究:適合于農區、半農半牧區人工栽培的一年生及多年生飼用作物的營養品質、再生性、分蘗性、適口性、消化率等重要經濟性狀的分子細胞遺傳學基礎;飼用作物種質資源收集、引進、遺傳多樣性分析評價與保存利用;飼用作物遠緣雜交育種理論、方法及種質創新;飼用作物雄性不育系遺傳機理及二系、三系配套利用技術;飼用作物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 2.作物抗性、品質、產量等目標性狀的遺傳改良 針對自治區多數耕地處于干旱、冷涼、鹽堿、瘠薄等環境生態條件,培育抗旱、耐鹽、耐低溫、抗病等作物新品種;充分利用自治區農作物品種資源優勢,開展小麥、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等主要農作物品質、產量等重要性狀的遺傳 改良與分子育種。 3.作物種質資源研究與創新 作物種質資源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內蒙古自治區地處我國的三北地區,東西跨度大,區內作物品種類型豐富,蘊藏著許多地區特有的種質資源。本研究方向主要從群體、細胞、染色體及分子水平研究主要作物及近緣植物的演化、分類及其主要性狀的遺傳特點,作物種質發掘、改良、創新、評價及利用的理論與方法,作物種質基礎性研究等。 4.特色作物新品種選育 內蒙古地區是我國最大的馬鈴薯、燕麥、向日葵、胡麻的集中產區,此外,甜菜、蕎麥、小雜豆等也適于在本地區栽培。開展這些作物新品種選育理論與方法的研究,有助于推進內蒙古地區特色作物育種水平的不斷提高。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