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內蒙古大學研究生中國古代史專業介紹如下: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學生通過在校三年學習,能夠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較扎實的馬列主義理論基礎;具有較扎實的專業知識,熟悉本專業的史料,能夠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基本了解本專業的研究狀況和學術前沿,能夠運用現代研究工具和手段開展科研工作,具備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畢業后能夠適應科研教學工作,亦可從事文化行政工作。
二、研究方向
1. 研究方向之一:秦漢史
內容:
秦漢時期是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統治體制形成和確立時期,秦漢時期的政治思想、經濟制度、文化傳統對整個封建社會都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本專業主要研究秦漢時期的政治制度、經濟結構、民族關系、思想文化的特點,淵源及其對后代的影響。注重運用基本文獻史料和考古資料,注重從新的角度對這一時期的各種社會現象進行深入的探討。
特色:
本專業側重研究秦漢時期的史學思潮、文化傳統及漢王朝與北方民族的關系。
意義:
突出對影響秦漢時期統治政策和政治經濟制度的文化因素的研究,加深對秦漢時期民族問題、民族關系的研究。以期拓展秦漢史的研究領域,將一些問題的研究引向深入。
2. 研究方向之二:元史
內容:
元朝是由蒙古貴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數幾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之一,其版圖之大超過了以往歷代王朝,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和中國現今版圖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在許多方面具有自己的特點。本專業主要研究元朝的建立及其政治、經濟、社會、民族、科學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歷史。
特色:
元史是世界性的學問,許多國家都在進行研究;元史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元代的統治民族是蒙古族,是研究的重點,同時研究漢族和其它民族;元史與語言學、民族學、考古學等學科都有密切的關系。
意義:
元史是中國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具有鮮明的特點,開展元史研究對于了解祖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都不可或缺。同時,元史研究也是我國歷史學的重要課題,更是內蒙古大學建校以來的重點研究對象,持續不斷地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
3. 研究方向之三:明清史
內容:
明清是中國最后兩個封建朝代,沿續四百多年,歷史內容極為豐富。深入研究明清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民族關系、邊疆問題等,以更好地闡明明清歷史在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的地位及影響。
特色:
在努力做到全面研究明清歷史的同時,突出地區特色和民族特色,如加強明蒙古關系、邊疆問題、民族問題、內蒙古地區史等方面的研究。
意義:
研究明清歷史有助于我們站在古代歷史與近現代歷史的交匯點上正確地對待歷史傳承,科學地處理歷史與現實的關系,為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歷史借鑒,其中的若干方面對內蒙古的經
濟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四、本專業研究生各類課程的門數及學分的基本要求
總學分 40 分
公共學位課 須修 2 門: 12 分
學位基礎課 須修 2 門: 8 分
學位專業課 須修 2 門: 8 分
前沿講座(含討論班) 須參加 4 次: 2 分
專業選修課(含一門跨學科專業課) 須修 4 門: 8 分
教學實習或社會實踐 2 分
五、前沿講座(含討論班)的基本要求
1.講座或討論班的基本范圍或基本形式
基本范圍:
學生在校期間,擬組織4—5次有關秦漢史、元史、明清史的學術講
座,講座由導師或聘請校外專家主講。
基本形式:
除講座外,組織1—2次專題學術討論,討論事前確定題目,由學生、導師共同收集有關學術動態,一同討論。
2.次數、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考核方式:
講座要求學生有記錄,討論要求有書面材料,最后寫出總結報告,綜合記入成績。
六、學位論文的基本標準
學術水平:
論文選題要有意義,首先做開題報告,經導師同意后開始寫作。學位論文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在掌握相關材料和研究狀況的基礎上,盡量擴大材料的使用,做到立論有新意,論據充分,條理清楚,文字通順,具有學術價值。
工作量:
用一年半時間完成學位論文。
評定標準:
分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
評定方式:
由論文答辯委員會(有的在答辯前需通過校外盲審)、歷史學科學位分委員會、校學位委員會逐級評定學位論文成績。
七、本專業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
教學實習:
參加一定量的教學工作,教學對象為本學科的本、專科學生,工作量為36學時。內容主要是教輔工作,如協助導師輔導本、專科生的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批改部分本、專科生的作業等。
社會調查:
在經費允許的情況下,結合專業參加為期一周的社會調查活動。
考核方式:
主要考核工作態度、工作效果,由教學對象提出評價意見,導師最后決定考核成績。成績分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級。
九、本專業研究生學位課程內容簡介
史學理論與方法(The Theory of Historical Science and Method)
講授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和方法,并簡要介紹中國傳統的治史方法和當代西方的一些史學流派。主要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與歷史研究;歷史本體論與歷史認識論;歷史學方法論與史學理論的運用。
中國古代史專題(Special Subject of The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分專題介紹中國古代史上的重大問題,主要內容包括:20世紀以來關于中國古代史分期的研究;20世紀關于中國古代經濟史的研究;中央集權制的發展和演變;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歷代教育及用人、選官、科舉制度;中國古代的職官制度;儒、釋、道主流文化與中國文化發展的特點;中國古代的民族與民族關系;中國歷代的治邊政策與中國疆域的形成等。
中國古代史史料(Historical Material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重點介紹研究中國古代史的基本史料,同時兼及史料的運用。主要內容包括:史料學的概念和范圍;各類史料的性質和特點;史料的版本目錄知識和查閱相關史料的方法;如何鑒別史料、斟選史料和運用史料。
中國古代史論著導讀(Introduc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Hiistory Works)
按時代順序,系統指導學生閱讀現、當代著名史學家有關中國古代史研究的具有代表性的論著,分析這些論著在史學理論、史學方法、史料利用、寫作方法等方面的特點,分析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流派史學家的得失長短。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