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大學研究生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介紹如下:
(學科專業代碼:060102)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學生通過在校三年學習,能夠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較扎實的馬列主義理論基礎,具有較扎實的專業知識,熟悉從事本專業研究的相關材料,能夠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基本了解本學科的研究狀況和前沿動態,有一定的考古或博物館實踐經驗,具備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畢業后適應科研教學工作及文化行政工作。
二、研究方向
1.研究方向之一:考古學 內容: 考古學屬于人文科學的領域,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任務在于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的歷史。 特色: 實物資料包括各種遺跡和遺物,它們多埋沒在地下,必須經過科學的調查發掘,才能被系統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學研究的基礎在于田野調查發掘工作。 意義: 本方向的重點是內蒙古地區考古。內蒙古地區考古遺跡和遺物遍及全區各地,涉及史前和人類進入文明階段以后的各個時期。對此進行系統地發掘和研究,以實物與文獻相結合,將會更深刻地認識內蒙古地區的古代歷史,為建設文化大區做出更大的貢獻。 2.研究方向之二:博物館學 內容: 博物館學是研究博物館事業的科學理論和工作方法的一門科學。它研究博物館學的一般原理,探索各種類型的博物館的基本性質和特點:研究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史,探討博物館事業的發展規律;研究博物館的文物征集、鑒定、保管、陳列、群眾工作等各項工作的原則和方法;研究博物館的組織機構和行政管理、博物館的建筑和設備等等。 特色和意義: 本方向的重點是內蒙古地區博物館事業。內蒙古地區的博物館事業蓬勃興起,如何保存和研究人類文化遺產,使內蒙古地區各級博物館在教育、科學、文化、旅游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成為學校的第二課堂和成人的終生學校,是本方向的主要內容。
三、本專業研究生各類課程的門數及學分的基本要求
總學分 40 分 公共學位課 須修 2 門: 12 分 學位基礎課 須修 2 門: 8 分 學位專業課 須修 2 門: 8 分 前沿講座(含討論班) 須參加 4 次: 2 分 專業選修課(含一門跨學科專業課) 須修 4 門: 8 分 教學實習或社會實踐 2 分
四、前沿講座的基本要求
1.講座或討論班的基本范圍或基本形式 基本范圍:學生在校期間,組織4—5次有關考古學和博物館學的專題學術講座,講座由導師或聘請校外專家主講。 基本形式:講座加討論。主要根據講座內容確定題目,由學生、導師及所聘專家共同就某一專題或前沿動態開展討論。 2.次數、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次數:4—5次。 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講座要求學生有記錄,討論要有準備,最后寫出書面報告,記入成績和學分。
五、學位論文的基本標準
學術水平: 學生在確定論文題目之后,首先做開題報告,吸收大家的意見,經導師同意后開始寫作。學位論文要求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掌握本專業的研究狀況,重要材料不能有遺漏,努力做到論據 充分,條理清楚,文字通順,具有新意。 工作量: 用一年半時間撰寫完學位論文。 評分標準: 分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 評定方式: 由論文答辯委員會、學位分委員會、校學位委員會逐級評定學位論文成績。
六、本專業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
學習實習: 本專業的特點是實踐性很強,要求每位學生每年不少于4周時間,到考古工地或博物館從事具體的發掘或博物館陳列等項工作,以獲得實際感愛,有助于論文撰寫。 考核方式: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