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大學研究生有機化學專業介紹如下:
(學科專業代碼:070303)
一、 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熱愛祖國、品德高尚、學風嚴謹,具有較強的事業心、身體健康, 從事有機化學及相關領域的研究、開發和設計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扎實的化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以及科學研究方法;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訓練,使學生有較強的科學研究及創新能力,能夠相對獨立的開展研究工作;掌握有機化學的主要合成與制備技術、測試分析方法及常規大型儀器的使用等;培養具備較高的科研素質和嚴謹的學術作風人才;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二、 研究方向
1.研究方向之一:金屬有機化學 金屬有機化學是介于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的一門學科,是當今化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開展金屬有機化學的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而且對于開辟新能源、發現新型化學反應、研究新的合成方法、開發新藥物以及對于環境保護等都是至關重要的。 本研究方向以新型金屬化合物的合成、性質、成鍵特點和波譜性質為主導,研究二茂鐵衍生物作為燃速催化劑在復合固體推進劑中的應用,解決目前燃速催化劑在推進劑中的揮發與遷移現象;研究帶有多官能團的金屬有機化合物與過渡金屬及稀土金屬的配位反應及其光、電、磁等方面的性能;研究金屬有機試劑的催化反應,開發新型的有機合成方法;研究固體酸堿等環境有好的催化劑在合成中的應用,開展綠色合成化學的研究。 2.研究方向之二:天然產物化學 天然產物化學是以天然資源為研究對象, 探討其化學組成、合成和作用的一門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科學, 是從探索生命奧秘和認識生命活動規律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有機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研究方向從天然產物中分離多糖并對其化學改性,研究多糖在抗腫瘤、抗凝血、抗艾滋、解毒、治愈創傷等方面有很大的應用價值,研究改性多糖的結構與性質關系,開發具有藥物活性的新型化合物;從蒙藥中提取活性物質,開發創新型蒙藥;從蒙椴樹的莖、葉、皮中分離提純活性成分, 研究蒙椴樹的莖、葉、皮中抗天牛蟲害的化學物質,開發新型抗天牛的藥物。 三、學習年限及學分要求
學習年限:全日制碩士生一般為三年,在職(不脫產)碩士生一般為四年。 總學分≥38 公共學位課 須修 2 門: 12 分 專業學位課 須修 4 門: 16 分 專業選修課(含一門跨學科專業課) 須修 4 門: 8 分 教學實習或社會實踐 1 分 前沿講座(含文獻綜述) 須參加 10 次: 1 分
四、 前沿專題講座基本要求
a講座或討論班的基本范圍或基本形式 聘請國內外本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圍繞本學科研究方向進行專題講座輔導; 結合研究方向組織研究生開展專題討論班,進行學術交流及討論,形式采用文獻資料閱讀、個人發言、集體討論等。 b 次數、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按照研究生培養計劃,要求學生在第2、第3學期參加前沿專題講座或學術討論各1次,通 過這些活動,促進研究生主動關心和了解學科前沿的進展、拓寬視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表達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要求每個人都要發言、參與討論。 根據學生參加討論過程的表現(文獻閱讀、個人專題發言、討論發言),經過導師評議來確定學生的考核成績(優、良、通過、不通過),成績合格者計相應學分。
六、 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學位論文是對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全面訓練,是培養研究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獲得碩士學位的重要依據。學位論文從第三學期開始,第六學期進行論文答辯,碩士學位論文應達到公開發表的水平。 在論文選題之前要大量閱讀與研究方向相關的文獻,寫出綜述報告,并由導師評閱。 論文選題要密切結合本學科發展或經濟建設的需要,進行基礎研究或應用研究。課題應有重要理論意義或較大的應用價值,要有明確的預期目標。開題報告于第四學期開學前提交,經評議通過后進 入論文工作階段。 碩士學位論文對所從事的研究課題應有個人的見解和創新,或能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并在技術上有所創新。答辯委員會根據論文的創新性、先進性、應用價值、工作的難度和結果,結合論文撰寫的嚴謹性、規范性、學術水平以及答辯過程的能力表現,評定論文成績。
七、本專業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
為了培養研究生的實踐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要求學生必須在第二、三學期參加一定的(2學分)教學實踐工作,包括教學輔導和實驗課輔導。 根據教學實踐的實際效果,評估定量打分:優、良、及格、不及格等四個檔次。其它活動效果,組織同類專家評估。 實踐內容: 1.教學輔導: 完成一門本科專業基礎課的輔導工作,包括:批改作業、習題課等環節。 2.實驗課輔導: 完成一門本科專業基礎類或專業類實驗課的輔導工作。 考核方式: 學生的實踐工作結束后,由本人撰寫一份實踐總結報告,并且由研究生導師或指導教師批注考核意見。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