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大學研究生法律史專業介紹如下:
一、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需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熟悉本學科和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具有嚴謹科學學風和良好職業道德的理論法學專門人材。具體要求是: (一)具有堅定的政治理想和信念,身心健康,意志頑強,有進取精神和創造意識,立志為我國的民主法制建設獻身,為國家和社會服務。 (二)具有扎實的法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寬廣的邊緣學科如歷史學、文獻學、民族學、社會學和語言學知識,系統的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熟練的掌握一門外語。 (三)具有較強的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貫徹古為今用的方針,面向中國法制現代化,最終培養成為掌握法學理論與方法和系統專業知識,具有從事法律科學研究工作能力,能夠勝任建設社會主義經濟文化事業的科研、教學及實務部門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專門人才。
二、研究方向
(一)研究方向之一:中國法律史 學習和研究中國歷史上法律制度發展的進程,包括中國歷代法律思想、法律形式、立法、司法、法律典籍、法律與其他社會現象之間的關系等內容。研究的重點和特色是中國歷代法律制度在發展的過程中表現出的規律以及中原漢民族法律制度與其他少數民族法律制度相互影響關系。研究的意義在于明確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特點,了解中國目前法律建設的文化基礎,為當今中國建設法治社會提供歷史借鑒。 (二)研究方向之二:中國少數民族法律史 學習和研究中國歷史上的各少數民族習慣法、少數民族政權法律制度、典章制度和法律文化、法律典籍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交叉性學科。本方向研究內容和特色:立足于內蒙古,從內蒙古地區特色和民族特色學科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以蒙古前的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法律文化和蒙古族法律制度史為主要研究對象。包括北方游牧民族及蒙古族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立法活動、法律文獻檔案、司法制度、監察制度與漢法、伊斯蘭法、藏法的關系等內容。 三、學習年限
(一)碩士研究生基準學制為三年。 (二)提前完成培養計劃,成績特別優秀的,可以申請提前一年畢業。 (三)課程學分修滿后未完成畢業論文的,由本人申請,導師同意,學院批準,報研究生院備案后,可以提前離校,學位申請和論文答辯可延長至四年。 (四)在規定的最長期限不能完成全部學業的,以結業論。
四、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碩士研究生課程總學分不少于40學分。 公共學位課 須修 4 門: 12 分 學位基礎課 須修 5 門: 16 分 專業選修課(含一門以上跨專業選修課) 須修 不低于6 門: 12分以上 跨專業和以同等學力考入的研究生,根據專業培養的要求,入學后需要補修有關本科生基礎課3門。補修課由導師確定,列入研究生培養計劃并進行考核,但不單獨計算學分。
五、其他教學環節
(一)科研活動 學生應在導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科研活動,完成導師交給的科研任務,并形成書面的研究成果;攻讀法學碩士學位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公開發表本學科專業論文一篇。 (二)社會實踐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強調關注社會現實,研究生應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為目的的社會實踐、社會調研等活動,具體安排在假期或者第四學期進行,研究生經由導師批準后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結束后,研究生應形成書面實踐報告或調研報告,由導師考核。
六、考核方式
學位基礎課采取閉卷和開卷考試的方式;試題內容注重對研究生專業能力的考察,而不單純是對專業知識的考查。專業選修課的考核方式,由任課教師自行確定。公共課的考核按照研究生院的統一安排進行。
七、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寫作
研究生在第四學期確定畢業論文選題,撰寫開題報告,在第四學期由學院組織研究生開題。研究生在第六學期的三月底提交論文,由學院送審(包括盲審)。研究生根據評審意見修改完善,并在五月份完成論文答辯。對學位論文要求如下: (一)內容要求 論文選題應具有理論研究價值和實踐意義并應必須為本專業領域的選題。論文開題報告應說明選題的意義、所選論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思路、研究重點與難點、研究方法、參考文獻等內容。 學位論文的內容應能夠反映作者在其所研究方向的理論基礎扎實全面,系統地掌握了專業知識;論文內容反映了本專業本學科方向前沿研究動態;能夠對理論前沿和現實問題進行梳理、分析并能夠解決問題,提出新觀點或者能夠以自己的見解論證他人觀點;論文結構應符合邏輯,觀點明確且準確;論證充分且論證方法適當,能夠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二)技術規范要求 第一,寫作態度應誠實,應獨立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在準備和撰寫過程中接受導師指導、采納專家建議、獲得他人的幫助等應實事求是地表示感謝,但不能把未對論文提供幫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謝之列。第二,寫作態度應嚴謹,自己的研究成果與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應注明來源。第三,寫作態度應認真,涉及到的背景知識、引用的資料和數據應準確無誤,所用概念、術語、符號、公式等符合學術規范,沒有嚴重錯誤或適用嚴重錯誤的譯文。第四,寫作方式應規范,對問題的 論述應完整、系統、邏輯嚴密、關鍵詞得當;語言精煉,語句符合現代漢語的規范,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外文拼寫錯誤、筆誤和校對等錯誤總計不超過論文的3‰。 按學校要求,在《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學位論文版權協議書》上簽名,并附在學位論文首頁。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