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方向之一:蒙古文信息處理
本研究方向包括蒙古文種(包括蒙古文、托忒文、錫伯文、滿文及阿禮嘎禮字母)信息處理的字、詞、句、篇章處理各個環節,重點是蒙古文的信息處理研究。以計算語言學理論和方法為指導,利用計算機,研究和分析蒙古語文信息,培養出既有蒙古語言文學系統知識、又掌握計算機科學知識和自然語言信息處理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具體內容包括:蒙古文辦公自動化;蒙古文字、詞、句子處理;蒙古語資源庫建設;機器翻譯等。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該方向研究人員從事蒙古語文信息處理工作,編制多種應用軟件,建立“現代蒙古語數據庫”等系列數據庫;編制蒙古文電子詞典;開發漢蒙機器翻譯系統等工作。先后有20多名研究生完成了學位論文。研究人員出版了《蒙古文信息處理》(那順烏日圖,1997)、《蒙古文電子排版》(華沙寶,1999)、《蒙古文信息處理理論與實踐》(那順烏日圖,2005)、《蒙古文編碼》(確精扎布,2005)、《面向信息處理的蒙古語動詞短語結構規則研究》(達胡白乙拉,2009)、《面向信息處理的蒙古語動詞語義研究》(額爾敦朝魯,2009)等著作和教材。承擔完成了多項國家級課題和省部級課題。
2.研究方向之二:實驗語音學
當今世界,實驗語音學已成為語言研究領域的新的增長點。上世紀50年代清格爾泰、確精扎
布等老一輩蒙古語言學家用浪汶計等設備對蒙古語語音進行分析,開創了蒙古語實驗語音學研究的先河。1989年建立了語音實驗室,開始了用先進儀器設備對語音進行聲學分析和生理分析工作。完成了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出版《巴林土語研究》(白音門德,1997),《蒙古語語音聲學分析》(呼和、確精扎布,1999),A Basic Study of Mongolian Prosody. Publications of the Department of Phonetics(呼和,2003)、《衛拉特方言語音聲學分析》(圖雅,2009)等學術著作;完成博士學位論文4部,碩士學位論文19部。通過二十年的努力該方向已成為實驗設備比較完備, 研究隊伍比較合理的一個方向,也成了國內唯一一個培養蒙古語實驗語音學博士研究生的基地。
培養蒙古語實驗語音學人才和蒙古語言語聲學工程人才。系統介紹實驗語音學基本理論和方法,重點介紹聲學分析方法、生理分析以及言語工程基本理論和方法。1.講授語音聲學分析的有關理論和方法,運用聲學語音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蒙古語語音的物理特性(音色、音高、音強和音長)。2.介紹研制面向語音合成的言語合成庫和電子詞典的有關理論和方法。3.介紹電子腭位儀有關知識,探討蒙古語音段、協同發音、同化、腭化和弱化等問題。4.介紹研制蒙古語標準音多媒體教學軟件的技術和方法。5.介紹語音識別和語音合成的有關知識以及開展蒙古語語音識別和語音機器翻譯等研究的有關問題。
3. 研究方向之三:社會語言學與文化語言學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內容包括:社會語言學(語言政策、城市語言調查、語言變異、瀕危語言和方言)、語言教學(中小學蒙古語文教學、外語教學、對外蒙古語教學)、語言規范化和標準化(蒙古文正字法、蒙古語標準音、名詞術語、蒙古語人名譯寫規范)、文化語言學(蒙古語言與蒙古文化的關系、文學語言和文獻語言語詞的文化學解釋)以及語言學理論與方法等研究領域。
社會語言學與文化語言學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它著眼于蒙古語言文字的實際應用,以直接滿足社會需要為目的。重點建設該研究方向,并在該方向上培養高層次人才,無疑對研究解決社會生活實踐提出的各種語言應用問題,促進蒙古語言文字的現代化、規范化進程,豐富和發展我國應用語言學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