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本學科分為英美文學、英語語言學、大洋洲文學和翻譯理論與實踐4個研究方向。
一、英美文學方向及特色:
本學科方向自1990年安徽大學設立英語語言文學碩士點以來一直是該點的主導研究方向。在長期的科研和研究生的教學培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長期堅持莎士比亞戲劇研究,并運用新的理論和方法,如新歷史主義、后殖民主義等重新解讀和審視莎士比亞的經典戲劇;將宗教文化與文學研究相結合,對美國文學中的宗教思想進行系統研究;獨樹一幟開展英國維多利亞晚期殖民主義文學研究。
學術地位:
本學科方向已形成比較合理的學術梯隊,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和豐富的科研經驗,尤其在莎士比亞研究、美國文學中的宗教思想研究和英國維多利亞晚期殖民主義文學研究方面成績比較突出。多年來本方向在《外國語》、《外語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莎士比亞研究論文數十篇,其中有數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轉載。在美國文學研究方面,本學科方向采用跨學科研究方法,比較系統地梳理了美國文學中的宗教思想,近年來在《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當代外國文學》等核心刊物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在國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本方向對英國維多利亞晚期殖民主義文學,特別是對英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魯德亞德·吉卜林的研究也取得了相當的成績,已在《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外語研究》等核心刊物上發表多篇相關學術論文,同類研究在國內學術界尚不多見。此外,本方向已出版《英語典故詞典》、《美國小說》、《英美戲劇》、《英詩選讀》等著作7部,并有《莎士比亞新論》等著作即將出版。本學科方向學術骨干主持完成過“美國文學中的宗教思想研究”等多項省部級項目,其中一項獲安徽省社科成果獎。目前在研的項目有國家級項目1項(“魯德亞德·吉卜林研究”,2005年立項)、省部級項目5項。本學科方向在安徽省的英美文學研究界處于核心地位,吉卜林研究在中國的外國文學領域具有明顯的優勢。
作用和意義:
本學科方向是安徽省英美文學研究界的龍頭,對于提高安徽省社會科學的研究水平、學生的人文素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本方向的研究重點都是英美文學研究領域中的重大問題,譬如莎士比亞研究是英國文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領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文學中的宗教思想研究是近年來國內外國文學界開始涉足的新領域,標志著國內外國文學研究的深入,對我們進一步了解英美乃至整個西方的社會、歷史、文化都有著重大作用。殖民主義文學研究更是近年來后殖民文化思潮中的研究熱點。對英國維多利亞晚期殖民主義文學的研究尤其能使我們全面了解西方的殖民主義思想和實質,對于今天全球化大潮沖擊下我們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有著特殊的意義。
二、英語語言學方向及特色:
英語語言學研究方向特色之一是把英語語言學理論研究同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以及翻譯史研究緊密集合;系統研究中國翻譯史、漢籍外譯史、中國各民族互譯史、翻譯理論以及翻譯與語言學等相關學科的關系,形成了自己系統的翻譯史觀、翻譯理論多元觀。特色之二是對國外語言學理論進行批判地吸收與應用,把語言理論與省情相結合,系統研究欠發達地區英語教學模式與實踐模式。
學術地位:
本學科方向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梯隊合理,擁有高級職稱5人,博士5人。他們能了解和把握本方向的前沿理論和研究動態,知識面寬,科研力量強。多年來,在《外國語》、《中國翻譯》、《現代外語》、《外語教學》、《外語與外語教學》、《中國比較文學》、《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外語研究》、《課程·教材·教法》、《當代語言學》、《四川外語學院學報》乃至英國“Teacher Trainer”等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該學科方向尤其是在翻譯史和翻譯與相關學科研究上與國內同類學科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處于領先水平。先后出版專著《英漢翻譯原理》、《中國翻譯簡史》、《漢籍外譯史》、《翻譯多元論》、《外國文學在中國》、《英語與社會》等。在《中國翻譯簡史》的基礎上,該方向已完成300多萬字的《中國翻譯史》巨著,共五卷,分古代部分(一卷)和現當代部分(五卷),湖北教育出版社已把該書列為重點學術書目于今年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中國翻譯通史,資料詳實,內容含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各領域,其中包括中國各民族文學互譯,漢籍外譯等,填補了中國翻譯史研究領域的空白。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的該方向的另一本專著《翻譯多元論》在國內頗有影響。《英語與社會》把標準英語、地域英語及其他變體研究置于社會大環境下研究,為語言教學、翻譯與跨文化交際提供了一種新的視野,該研究成果被認為是優于全國同類成果。
該學科先后主持或參與了教育部《外語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之子項目《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研究》;省社科辦“安徽省對外宣傳翻譯研究”項目;省重點教學項目“新加坡英語的發展與中國英語教學改革”,以及“欠發達地區高校英語師資的培養和發展”,“外語學科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跨文化交際學應用于英語教學的方法研究”,“加入世貿組織與安徽省高校外語專業教學改革與發展戰略”等,獲得“安徽省教學成果獎省級一等獎”。本學科方向在安徽省處于核心地位,在全國也有明顯優勢。
作用和意義:
我院是全省英語語言文學的教學和研究中心、高級外語人才培養基地,已為外交部等單位輸送大量的高級翻譯人才,在重要外交活動中為黨和領導人擔任翻譯。該方向系統研究外國語言學理論、翻譯理論以及這些理論與英語教學的關系,結合我省省情,充分發揮我院在全省外語教學中的龍頭地位,探索符合我省省情和欠發達省份的英語語言教學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為我省和欠發達地區高等英語教育提供理論和實踐性指導,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成為安徽省走向世界,對外宣傳翻譯的重要基地。
三、大洋洲文學方向及特色:
本方向特色之一:
依托安徽大學大洋洲文學研究所,將大洋洲的國家與地區作為一個整體區域,對其文學進行全面而系統地研究,在全國迄今獨此一家;
特色之二:
本方向在研究以白人文化和土著文化并存為特色的大洋洲文學(在相當程度上代表了前殖民地國家文學發展的特征)同時,吸納了近年來掀起的后殖民文化思潮的研究理論,從研究視角、范圍、內容及研究方法諸方面突破現有大洋洲文學研究的成果,在深入探討、全面揭示大洋洲文學發展方面獨具特色;
特色之三:
在系統介紹和研究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南太平洋主流作家與作品方面成果顯著。
學術地位:
本方向對大洋洲各國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南太平洋諸國的歷史發展、文化演變、文學起源和文學發展及趨勢進行的全面研究,一些研究成果在國內處于前沿。至今已在國內外刊物上共發表相關論文百篇以上,譯介《無期徒刑》等譯著十余部,譯文一百余篇,編輯出版不定期《大洋洲文學》叢刊21期,這些出版物都被國內外一些重要圖書館如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等定期收藏。在近年來掀起的后殖民文化思潮的研究中,本方向研究注意運用某些后殖民文化思潮的研究理論突破現有的大洋洲文學與文化研究成果,對南太平洋土著文學的歷史發展進行重新詮釋并對其文學發展的民族性與世界性進行了系統地闡述與探討,出版了《南太平洋文學史》專著,填補了繼《澳大利亞文學史》和《新西蘭文學史》之后的南太平洋文學史研究之空白。在系統地介紹和研究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南太平洋主流作家方面,其成果也很顯著:在影響較大的《外國文學》、《當代外國文學》和《外國文學研究》等雜志上先后發表了幾組有關澳大利亞、新西蘭、南太平洋島國等重要作家與作品研究論文,受澳中理事會資助的課題相關成果《大洋洲文學選讀》出版后作為研究生選修課教材,并以此開設了相關的大洋洲文學碩士研究生課程。
本方向依托的大洋洲文學研究所于2002年11月受澳中理事會資助,成功主辦“慶祝中澳建交30周年暨第八屆澳大利亞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已成為我國這一學術領域公認的大洋洲文學與文化研究基地,在國內外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作用和意義:
大洋洲文學是世界文學一個組成部分,也是繼英美文學之后的又一重要的英語文學研究領域。大洋洲文學研究不僅是一項具有開拓性的工作并填補了我國外國文學研究領域大洋洲文學研究之空白,而且也為中國讀者開辟了一個全新的視野與研究領域,使人們能夠直接了解與研究大洋洲文學與大洋洲文化的全貌。這一研究對進一步推動我國大洋洲文學與文化研究的深入發展和加強中外文化的廣泛交流都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學術意義。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