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介紹如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始建于1978年,是我校的重點學科。主要從事計算機及其應用系統的軟硬件設計、開發、技術服務及技術管理方面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該學科即開始形式語言學與自然語言理解、數據庫系統、計算機檢測與控制方面的研究,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又開展了機器翻譯、人工智能、圖像處理與網絡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由于學院地處航空廠、所群集的沈陽,學科完成和正在承擔著多項服務于航空和國防科技建設方面的項目,研究的項目與取得的成果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擁有計算機應用技術省級重點學科,計算機應用技術和計算機軟件與理論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學科擁有一支以張桂平教授、蔡東風教授等為帶頭人的知識層次高、職稱及年齡結構合理、具有較高理論研究水平和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的學術梯隊,現有博士生導師1人,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8人。
主要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知識工程及機器翻譯、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數據庫與數據倉庫、計算機檢測與控制、網絡及信息系統安全。各方向都已形成鮮明的研究特色,部分研究成果處于國內外同類研究的前沿。其中,以張桂平教授作為學術帶頭人的人工智能、知識工程與機器翻譯研究方向中的多項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外同行中有一定的影響,并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或國際國內會議上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獲得省部級及其它成果獎勵10余項,科研成果轉讓及被采用近30項,直接經濟效益達5000余萬元。在成功的完成了國防基礎科研“面向國防工業的知識工程管理(KEM)平臺”的示范性建設任務基礎之上,于2005年再次獲得國防十·一五重大基礎科研項目支持。
科學研究的開展主要是結合具體應用領域,以服務于航空、國防與地區經濟建設的數字化、信息化工程建設需要為目的,完成的科研項目中既有代表學科前沿的理論成果也有重要航空和國防應用價值的實踐成果研究課題起點高、層次高。許多重大科研項目如“面向型號的知識管理(KEM)平臺”、“ 翻譯工作室—面向全過程的計算機輔助翻譯平臺”、“飛機電機火花原位檢測”、“飛機大氣中心儀原位檢測”、“五九式坦克電氣系統原位檢測”、“海軍彈藥X光圖象處理”、“民用飛機工程數據管理系統”等課題都是科學研究應用于國防和國家重要項目建設中的典型案例。 完成或正在承擔的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國家863課題、國家航空基金課題、國防預研課題、國防基礎預研課題、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遼寧省青年基金課題、遼寧省航空科學基金課題、遼寧省教育廳科研課題等國家、省、部級重大攻關項目,以及與國內外多個大型企事業單位合作的橫向課題。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