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介紹如下:
控制科學與工程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多年來主要從事模式識別、人工智能與智能檢測等方面的研究和實踐,關注于信息采集與處理、特征提取及神經網絡模式識別的理論與應用研究和各種航空和民用生產設備器材的智能檢測和智能控制技術理論與應用研究工作。該學科在神經網絡與模式識別、圖象處理與模式識別、飛行器測控技術、故障診斷與組合導航制導、生物身份識別等方面研究具有較長的歷史沉淀。 現擁有有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二級學科碩士點。
主要研究方向:
神經網絡與模式識別、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智能控制與智能機器人和飛控與測控技術等。研究的特色成果有中藥信息處理與模式識別、顱面復原與鑒定、顱紋模式識別和航空領域圖象處理與目標跟蹤等。其中,中藥信息處理與模式識別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資助研究內容之一。顱面復原與鑒定研究內容主要是為公安刑偵提供科學依據,國內這方面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在國內外的多次展覽中已引起了廣泛的重視,創新性的提出了基于分區和凸包的三維顱面復原新方法和基于3D掃描器的軟組織厚度獲取技術路線等新思路等。航空領域圖象處理與目標跟蹤等方向正在開展航空領域的信息處理與模式識別的理論與應用研究工作。
學科帶頭人李一波教授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學科隊伍中有教授8人,副教授9人,博士10人,成員的研究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先后承擔航空科學基金項目、航空預研項目、遼寧省科學基金項目和沈陽市科學計劃項目共10余項,獲省部級獎3項,通過國家鑒定1項,年均科研經費300多萬元。 “十一五”期間,學科將以突出航空航天特色為指導思想,著重發展導航制導與控制學科及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兩個二級學科,進一步發展導航技術、圖像制導技術、智能檢測處理與控制、慣導測試設備及測試方法以及飛行系統的故障檢測、飛行器自修復控制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