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安全技術及工程專業介紹如下:
安全技術及工程 歷史沿革: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建設有安全技術及工程二級學科和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安全技術及工程學科源于20世紀60年代阜新煤礦學院的通風教研室。 重點學科:2002年,被批準為遼寧省重點學科;2007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009年,所在的礦業工程一級學科被確定為遼寧省“提升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特色學科建設工程”一流重點學科層次;2010年,安全技術及工程學科被確定為遼寧省“提升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特色學科建設工程”學科提升計劃層次;2011年,建設首批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 研究方向與特色:主要研究方向:礦井通風與空氣調節、煤礦瓦斯防治理論與技術 、礦井火災防治理論與技術、礦井粉塵防治理論與技術。 在煤礦安全,尤其在煤礦“一通三防”研究領域,本學科在礦井通風以及礦井火災中的自然發火傾向性鑒定、自然發火機理等領域具有研究特色。 知名學者:本學科知名學者有王繼仁、劉劍、齊慶杰。 王繼仁,男,1956年8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煤炭勞動保護學會常務理事、瓦斯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安全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高等學校安全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安全生產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遼寧省攀登學者,遼寧省首批領軍人才。 劉劍,男,1961年12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安全技術及工程遼寧省重點學科帶頭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第四屆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成員,全國煤炭行業653工程礦井通風首席專家,中國能源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煤炭勞動保護學會理事,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理事,全國安全生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安全分技術委員會委員,煤炭行業煤礦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通風專業委員會常委,火災防治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齊慶杰,男,1964年9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煤礦安全技術專家組專家,中國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協會瓦斯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學校安全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遼寧省特聘教授,遼寧省優秀人才。 學術隊伍:現有科研隊伍42人,其中教授24人(博士生導師22人),教高1人,副教授7人,高工2人,講師8人。科研人員先后到波蘭、德國、比利時、日本、南非等地留學訪問,進行學術交流。科研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28人,在讀博士9人。科研隊伍中有實驗室擁有新世紀百千萬國家級人選2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6人,國家安全生產專家3人,中國能源學會副理事長1人、中煤勞保學會常務理事1人、理事1人、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常務理事1人、理事1人、全國安全生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煤礦安全分技術委員會委員1人、煤炭行業煤礦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1人。 科學研究:本學科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項目、面上項目、煤炭聯合基金項目、青年基金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多項。 學位授權點:1998年,獲安全技術及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獲安全技術及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所在的礦業工程一級學科于1999年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03年獲一級學科博士點;2005年增列安全管理工程博士點;2011年,獲得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礦業工程和安全工程等2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 基礎條件:1998年,原國家煤炭工業局批準的國家煤炭工業安全工程重點實驗室;2004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批準組建的安全工程技術學院;2005年,國家發改委、國家安監總局批準的安全生產技術基礎研究中心;2005年,國家發改委、國家安監總局批準的礦山通風技術基礎研究實驗室;2005年,遼寧省科技廳、財政廳批準的遼寧省煤礦安全工程重點實驗室;2010年,遼寧省化石能源低碳工程研究中心;2010年,遼寧省數字化礦山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電信學院共建)。 專業建設:1988年,開始招收通風與安全專門化專業學生;1999年,開始招收安全工程專業本科生;2007年,安全工程專業被教育部批準為高等學校“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2007年,安全工程專業獲批為遼寧省第3批本科示范專業;2009年,安全工程專業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學術交流:現與波蘭克拉科夫礦冶大學、俄羅斯科學院礦業研究所、日本秋田大學、日本長崎大學、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比利時根特大學、越南礦業學院以及南非、蒙古的有關研究機構和高校建有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教師先后到波蘭克拉科夫礦冶學院、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越南礦業學院、俄羅斯礦業學院、比利時根特大學、日本長崎大學等進行了學術訪問和學術交流。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