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工業大學研究生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介紹如下:
一、專業簡介
大連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始建于1958年,是東北地區最早建立的材料學科之一。材料學科1958年開始招收硅酸鹽工程專業本科生,197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年獲得材料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87年開始與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聯合培養博士生,1997年被評為原中國輕工總會重點學科,是學校重點建設的學科。1998年成為“接受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的學科。2000年獲得材料加工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得材料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得材料物理與化學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碩士學科科碩士授權點。2007年“新材料與材料改性重點實驗室”被評為遼寧省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08年獲評遼寧省示范專業。 硅酸鹽的陶瓷玻璃等無機材料,塑料化纖功能高分子材料學科方向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專業方向特色。陶瓷玻璃等硅酸鹽材料以及塑料化纖高分子學科專業方向在東北地區建立最早,歷史最久,影響也最大。遍布東北和遼寧省的行業畢業生幾乎均是我們學科專業畢業的。已經成為材料科學與工程行業的骨干科技力量,其聲譽和口碑一直很好。使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形成了在東北及遼寧地區不可替代的輕紡材料的鮮明特色。本學科注重科研水平的提高,有主持的國家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科研項目。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動了教、學、研結合。一些科研課題融合在碩士論文、實驗項目中。形成了科研、教學、人才培養相互融合的運行模式,構建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發展特色。 目前本學科建立了一支學科梯隊結構合理,學術水平高的教師隊伍。教師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90%以上。有遼寧省本科示范專業1個。遼寧省教學名師1名,遼寧省教學團隊一個。8人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近年來,學科逐步形成了六個研究方向:新能源材料(含陶瓷玻璃材料);高分子材料改性與加工、玻璃表面工程、化學纖維成型與改性、生物醫用材料與環境多孔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改性合成及應用研究。在學科人員、研究方向、人才培養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二、研究方向及簡介
1.新能源材料方向:以新型太陽能電池光學薄膜材料和鋰離子動力電池關鍵材料為主要研究方向,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研究。為產業化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和實驗基礎。本方向面向于產業化的研究推廣和應用,貢獻于遼寧省以及全國能源產業的發展。 2.玻璃表面工程方向:是材料表面工程的重要分支,通過運用各種表面技術(包括原子沉積、顆粒沉積、整體覆蓋和表面改性)在玻璃表面形成各種性能不同于基體材料的表面功能薄層,實現玻璃材料的表面功能化,以制備各類新型玻璃材料。 3.生物及環境多孔材料方向:對生物醫用材料和環境多孔材料進行研究。在生物醫用材料研究方面,對在醫用金屬表面制備生物陶瓷薄膜、殼聚糖/HAP超細粉體和有機-無機復合生物活性骨水泥進行了深入研究。在環境多孔材料方面,對介孔SiO2氣凝膠、TiO2-SiO2復合氣凝膠以及TiO2等光催化材料進行研究。 4.高分子材料改性與加工方向:以聚烯烴通用塑料和ABS、聚甲醛、尼龍等工程塑料的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為研究目標,通過運用化學與物理、熔融接枝和有機-無機原位填充復合技術等改變材料的組成,控制材料的微觀組織結構,探索聚合物組成、微觀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系,深入研究塑料材料性能改變的內在機制與演變規律。 5.化學纖維成型與改性方向:通過對纖維的化學和物理結構的分析研究,找到對纖維進行改性的方法,在此基礎上賦予普通纖維各種新的性能和新的功能。 6.功能高分子材料合成及應用研究方向:從分子設計的角度出發,通過對傳統高分子材料化學改性合成,使生成的高分子結構、組成及物性達到設計的目的,希望能制得合乎人們要求的新的高分子。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