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里約奧運會開幕在即,本次出征里約奧運會的中國體育代表團共711人,規模僅次于北京奧運會。雖然里約奧運會的各種籌辦工作被小伙伴們吐槽的一塌糊涂,但是對于運動員們即將帶來的精彩表現和優異成績,還是讓大家期待萬分。而對于大學生來說,還有什么比知道自己跟奧運健兒們是校友更激動的呢?說不定未來的那一天,就可以在校園里碰到了呢!那就一起來看看,中國代表隊的奧運健兒們,都在哪里上學吧!
男子組
羽毛球隊·林丹 華僑大學
林丹曾經拿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男子單打項目冠軍,是羽毛球運動歷史上第一位集奧運冠軍、世錦賽冠軍、世界杯冠軍、亞運會冠軍、亞錦賽冠軍、全英賽冠軍以及多座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冠軍于一身的全滿貫球員,被譽為中國羽球一哥。
他是國家羽毛球隊唯一具有碩士學位的運動員。2006年開始在華僑大學學習,攻讀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后又繼續進修碩士學位。
游泳隊·孫楊 浙江大學
2011年,孫楊在福岡世錦賽上創造了男子1500米自由泳比賽世界紀錄,刷新了封沉10年之久的世界紀錄,從此開始在泳壇大放光芒。他是奧運冠軍、兩屆世錦賽MVP、世界游泳健將、男子1500米自由泳世界紀錄保持者。
2010年,孫楊通過特招的方式,成為浙江大學體育系運動訓練專業的一名本科生。他說,選擇在家門口上大學,就是為了在比賽和訓練的間隙,有更多的時間去學校上課。
乒乓球隊·張繼科 天津科技大學
張繼科集全國錦標賽、世乒賽、奧運會、亞運會等各種榮譽于一身,不僅是耗時最短的速成"大滿貫",也迅速躥升為中國男乒的新領軍人物。
張繼科是天津科技大學2010級經管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
擊劍隊·雷聲 北京大學
雷聲是本次里約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開幕式旗手,也是首位擔任旗手的奧運冠軍。他曾在倫敦奧運會上獲得男子花劍個人賽的金牌,打破了中國男子花劍奧運金牌零的突破。
2009年,雷聲破格進了北大,選擇了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廣告系。據說雷聲從小學習非常好。父母一心想讓雷聲繼續走知識分子的路,卻在體育路上越走越遠……期待他在里約奧運會上的"亮劍"!
游泳隊·寧澤濤 鄭州大學
寧澤濤作為泳壇新秀,雖然還沒有成為奧運冠軍,但是在之前的亞運會和世錦賽中都有不俗的表現。更因為個人形象突出,而成為新興的運動偶像,被評為2014CCTV體壇風云人物最佳男運動員,也是網友投票選出的"中國90后10大影響力人物"的第三名。
寧澤濤是鄭州大學體育學院2010級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的學生。
女子組
跳水隊·吳敏霞 中國人民大學
2012年,吳敏霞在倫敦奧運會上先后獲得女子雙人3米板與女子單人3米板的金牌,個人奧運會金牌數累計達到4枚,平了中國跳水隊記錄。2013年7月,吳敏霞與施廷懋一起奪得女子雙人3米板金牌,這也是她第六次獲得世錦賽女子雙人三米板冠軍,成為該項目的歷史第一人。 吳敏霞是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2004級本科生,此次同樣參賽的隊友何姿也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是新聞學院2008級本科生。
網球隊·彭帥 中國人民大學
2013年7月,彭帥獲得溫網女雙冠軍,這也是彭帥職業生涯的首個大滿貫冠軍;同年十月奪得年終總決賽女雙冠軍,創造亞洲歷史。2014年正式登上女雙世界第一的寶座。6月奪得法網女雙冠軍,獲得第二座大滿貫冠軍頭銜。
人民大學畢業的中國網球金花彭帥,八歲起開始學習網球,曾被譽為最有前途的女網球運動員。由于曾在國外接受最先進的訓練思想理念,彭帥也被認為是在技術風格上與歐美選手最接近的中國選手。
游泳隊·葉詩文 清華大學
14歲首次參加亞運會就奪得女子200米、400米個人混合泳冠軍。2012年底,成為中國泳壇第一個大滿貫得主。而后選擇了清華大學法學系,當完泳霸當學霸。
乒乓球隊·丁寧 上海體育學院
2009年,丁寧獲得職業生涯首個世界冠軍,躋身主力層。2011年5月,丁寧獲得鹿特丹世乒賽女單冠軍,國乒歷史上第13位吉·蓋斯特杯得主。2012年倫敦奧運會獲得女單亞軍,與李曉霞、郭躍攜手在乒乓球女子團體賽中奪得冠軍。丁寧畢業于上海體育學院。
射擊隊·杜麗 山東理工大學
杜麗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獲得10米氣步槍冠軍,這是雅典奧運會中國隊的首枚金牌。2008年北京奧運會獲50米3X20金牌。2009年11月29日,杜麗與龐偉在保定舉行婚禮,成為了新中國體育史上的第一對奧運冠軍夫婦。
2016年3月,憑借三個階段的總體發揮以132分獲得第二名,時隔8年女子10米氣步槍奧運會參賽資格。杜麗畢業于山東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一路看下來,找到自己的校友了嗎?無論如何,8月6日-21日,第3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期待這些中國選手再創佳績!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