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
(學科代碼:1201,招生代碼:087100)
一、學科專業簡介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作為管理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研究人類管理活動的內在規律,為經濟組織運
行達到最佳狀態提供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方案,使經濟組織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標。本學科以管理科學、經濟學為基礎,與數學、信息科學、工程科學等緊密相關,注重管理科學與工程方法論研究及其在管理活動中應用。近幾年,我校在該學科專業上有較大的發展,目前該學科專業有教師5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8人,講師12人,具有博士13人。此外,我校還聘請了多名國內外著名學者為本學科的兼職教授。
近年來,本學科依托安徽省重點人文社科基地、ERP研究中心和現代物流研究中心,在教學、科研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先后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專利10項、承擔國際合作項目和省部級科研項目30多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5項,在國內外發表級別較高的學術論文150多篇,完成科研項目近百項。本學科與國內外學術界、企業界以及政府部門開展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
二、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的,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在德、智、體全面發展,素質全面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具體要求是:
1.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科研作風,有獻身于科學的事業心,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合作精神,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
2.掌握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培養敢于創新和善于思考的能力,交界本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把握本學科的發展動態。
3.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和擔任專門管理工作的能力,有較強的溝通協調和組織能力,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能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以順利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
4.身心健康。
三、主要研究方向
(一)現代工業工程與管理
工業工程與管理是一門“直接以系統效率和效益為目標”的工程與管理技術,它面向“組織系統的運作過程”,對包括工業、農業、服務業等,由人、物料、設備、能源、信息等多種因素所組成的,各種復雜“組織系統”中的實際工程與管理問題進行定量與定性結合的系統分析、設計與優化,追求系統的協調性、系統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它從系統、人本的角度研究提高運行質量和效率的工程方法;強調安全、高效和愉悅三個層次的工作環境;通過“效率工程”、“運籌和系統科學技術”以及“人本科技”三大視角,推動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在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越來越顯示出巨大的作用。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內容包括:
1.生產系統優化研究;
2.人因工程研究;
3.設施規劃與設計研究;
4.質量管理與可靠性研究。
(二)現代物流工程與管理
現代物流工程與管理主要研究物流策劃、預測、物流系統設計、營運,物流的管理、規劃、生產、經營和銷售、物流服務運輸組織、物流信息系統開發維護等技術和管理問題,具有跨越工學、管理學兩類學科的交叉性研究方向。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迅猛發展,物流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現代物流已經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本研究方向正是基于社會對高層次物流人才的巨大需求而設置。
本方向研究主要內容包括:
1.物流系統優化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研究;
2.物流自動化技術及其應用研究;
3.物流信息技術及其應用研究;
4.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
(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研究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研究方向采用系統的思想、數學的方法和計算機技術,將現代管理知識、計算機知識、通訊知識、網絡知識、法律法規等與管理實踐緊密結合,研究信息的組織與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規劃方法、信息系統開發與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的建設理論與開發實踐等問題。 “十一五”時期,國家把信息化作為重要的戰略舉措之一,提出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該研究方向已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物流、供應銷售、財務、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技能培訓、旅游服務、金融、保險、醫療、政府管理,擴展到基于WEB移動商務信息處理、數據挖掘與分析、信息安全系統等領域的更廣泛深入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應用。
本方向研究主要內容包括:
1.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理論與方法研究;
2.ERP系統理論研究及應用研究;
3.管理咨詢理論與應用研究;
4.電子商務與信息安全研究。
(四)知識管理與創造工程研究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組織面對的信息呈現爆炸式增長,如何有效管理大量的數據,同時在此基礎上抽取、提煉出對組織決策有輔助作用的知識,是現在所有學習型組織的基本要求。面對大量的、動態的、異構的數據和信息,組織卻對其使用效率低下,信息浪費嚴重,這是目前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該研究方向通過數據挖掘等技術和建立基于網絡知識管理系統研究,將會大大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有效消除信息浪費。在有效利用知識的基礎上,運用創新工程的一般理論和方法,實現從知識的生產、擴散和轉移到知識的創新。
本方向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
1.知識管理系統理論與方法研究;
2.數據挖掘技術與方法研究;
3.創造工程理論與方法研究;
4.技術創新與管理理論與方法研究。
(五)管理系統工程理論與方法研究
管理系統工程理論與方法研究方向綜合運用包括運籌學的規劃論、對策論、決策論、排隊論、可靠性理論、圖與網絡方法、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應用數學方法和計算機等理論和技術,對系統及管理決策進行量化評價,以減少決策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使決策建立在數學、系統科學及計算機科學等諸多科學基礎之上。同時結合其他學科的新概念、新理論,研究出提高組織管理效率的技術和方法,為企事業組織管理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本方向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
1.管理系統工程的理論與方法
2.管理決策分析模型與方法研究
3.決策支持系統理論與應用研究;
4.專家系統理論與應用研究
四、學制、學習年限及培養方式
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按照培養方案要求選修課程。研究生的科研及論文工作實行導師負責制,鼓勵以導師為主的指導小組集體培養。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工作力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應在校學習全部課程,論文開題報告、論文答辯等非課程環節以及大部分論文研究工作可在校內完成,鼓勵實行與企業、科研院所、外國大學等聯合培養的創新培養模式。
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習年限一般為2.5~3年,在碩士論文答辯前應完成課程學分。從事論文工作的時間一般不得少于1年。在校學習與論文工作最長不超過5年。
特別優秀的碩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養計劃并符合提前畢業條件,經過規定的審批程序可以提前畢業,獲得工學碩士學位。
對于全日制學術型研究生,可以依據入學研究生的學習背景結合個人意愿進行分類培養。部分擬攻讀博士學位或擬從事教學研究的研究生按照學術型培養;擬進入各類企業或設計院所等從事工作的研究生可按強化工程應用型的碩士培養目標培養。
碩士生應在規定的學習時間內,完成培養計劃要求的課程學習以及學位論文工作。如提前完成培養計劃,按有關規定經領導批準,可提前畢業。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