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程 (0802)
一、學科簡介
機械工程學科是機械和制造科學領域的一級學科。機械學是對各類機械產品進行功能綜合、定量描述以及性能控制的基礎技術科學,研究機械系統的特性,試圖應用機械系統相關的知識和技術發展新的設計理論與方法,包括機構學與機器組成原理、機械系統動力學、機械結構強度學、機械摩擦學與表面技術、機械仿生學、機械設計理論和方法學、傳動機械學、機器人機械學等。制造科學主要研究高效、低耗、智能地加工出符合設計要求、提升客戶價值的產品所涉及的各種制造理論、方法、技術、工藝、裝備與系統等,包括零件成形制造、零件加工制造、制造系統與自動化、機械測試理論與技術、微/納機械系統、綠色制造等。
機械工程學科是安徽工業大學最早成立的學科之一。冶金機械專業于1978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86年開始招收液壓傳動與控制工程專業的本科生。1998年調整為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和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本學科1991年就開始與東北大學和東南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生,2000年獲得機械設計及理論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2006年分別獲得機械電子工程、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工程力學等3個碩士學位授予權,并于2006年獲得了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并與合肥工業大學聯合招收培養博士生。2001年以來共招收碩士研究生198人,授予碩士學位61人。本學科現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車輛工程、工業設計和藝術設計等5個本科專業,具有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工程力學4個碩士點和1個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權點,機械設計及理論2008年成為安徽省重點學科。本學科設有“液壓與控制教育部工程技術中心”和“液壓振動技術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本學科近5年來,承擔了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國家科技部高新技術計劃(86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部火炬計劃項目、國家高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經貿委項目、教育部科學技術重點項目以及安徽省科技攻關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50余項縱向科研課題;同時,結合冶金行業,承擔了80余項馬鋼、寶鋼、唐鋼等國家大型企業科研項目。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33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88篇;出版專著和國家、省部級規劃教材6余部;獲得20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二、適用學科
本培養方案適用于下列二級學科: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080201),機械電子工程(080202),機械設計理論(080203),車輛工程(080204)。
三、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需要,品學兼優,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和創業素質的高層次科技人才。
掌握堅實的學科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較寬的知識面,具有從事本學科領域內的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能熟練使用計算機軟件或語言從事機電產品設計、制造、控制、自動化檢測等科學研究工作。
掌握一至二門外國語,能熟練閱讀外文資料,并具有運用外語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
四、學制、學習年限及培養方式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制為全日制,學習年限一般為2.5~3年,最長不超過5年,實行彈性學制。
研究生的科研及論文工作實行導師負責制,鼓勵以導師為主的指導小組集體培養。
課程學習和研究活動實行學分制,畢業總學分為70分。在導師指導下按照不同研究方向的要求確定選修課程。在培養過程中,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和論文工作可以分階段、也可以平行或交叉進行。
五、二級學科及其研究方向
1.機械設計及理論
(1)現代機械設計理論及方法 (Modern Design Theory & Methods of Machinery)
(2)機械設備運行性能、狀態監測與控制 (Working Performance and Status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Machinery)
(3)機械系統的數字化設計與性能仿真(Digital Design and Performance Simulation of Mechanical Systems)
(4)產品設計(Product Design)
2.機械電子工程
(1)機器人技術及應用(Robotics and its Application)
(2)機電液系統狀態監控(Status Monitoring of Machinery-Electric-Hydraulic System)
(3)現代檢測技術 ( Modern Detection Technology)
3.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1)數控技術及應用(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Numeral Control System)
(2)制造業信息化與網絡化制造(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Manufacturing)
(3)現代制造系統及物流 (Modern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Logistics)
4. 車輛工程
(1)車輛系統動力學 (Vehicle Dynamics)
(2)車輛振動控制技術 (Vibr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for Automobiles)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