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學學科是安徽省化學學科中唯一重點學科, 1978 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1985 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招收留學生及單獨考生的權利。有機化學專業現有研究人員25人, 其中教授 10人,副教授 12 人,具有博士學位9人, 有兩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 1 人曾獲曾憲梓教育基金三等獎。 1996 年以來,有機化學學科各研究方向共獲得省部級二等獎 2 項,三等獎 3 項,安徽省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一等獎 2 項,三等獎 2 項。
三個研究方向:
1.金屬有機化學
2.有機合成及分析化學
3.有機材料化學。
各研究方向在相關領域均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金屬有機化學 :
該方向是有機化學學科最早的研究方向,有機化學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凝聚著葉鐘文教授、周振南教授、沈富仁教授的大量心血,在他們的帶領下,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重點學科基金的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有意義的理論研究成果,其中,稀土金屬有機化合物歧化反應的研究,新型含異構苯基釤絡合物的合成及結構鑒定,二甲基硅氧烷對 Ln - N 鍵的插入反應的研究均具較高水平。葉鐘文教授主持,王紹武博士、馬懷柱教授為主要參加者的“稀土金屬有機化學的研究 合成、結構及反應性”研究項目 1996 年榮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馬懷柱教授主持的“新型稀土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合成、結構及反應性研究”項目 1997 年榮獲安徽省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一等獎,王紹武教授主持的“鑭系金屬配合物的研究 ? 合成、性質與結構”項目 1998 年榮獲安徽省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一等獎,王紹武教授主持的“新型稀土金屬有機配合物的研究”項目 1999 年度榮獲安徽省自然科學二等獎。謝美華博士(在讀)、胡益民博士(在讀)在金屬有機化學領域深入研究,并已嶄露頭角,活躍在學科前沿。該方向目前正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及國家開放實驗室基金項目各 1 項。
金屬有機化學是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形成的交叉學科,是當前研究最活躍的化學領域之一。金屬有機化合物,特別是過渡和稀土金屬有機化合物最吸引人的特征是它們的結構多樣性和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目前已經發現,金屬有機化合物在催化烯烴轉化,如 烯烴氫化、烯烴聚合、烯烴氫化氨化、烯烴氫化硅化等反應具有活性。
聚烯烴是高分子工業中最重要的一種材料,約占整個高分子工業的35%。 烯烴在催化劑的作用下聚合生成樹脂,改變催化劑的結構就能得到特定結構和特定性能的高分子產物,因而催化劑就成為聚烯烴工業的核心。所以各國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開發 新型聚烯烴催化劑。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化學面臨環境的挑戰, 原子經濟性反應成了綠色化學的主要內容。金屬有機化學又扮演了重要角色。過渡金屬絡合物催化的高選擇性、原子經濟性反應和金屬有機化合物導向的有機合成化學成了21世紀的研究熱點。
正因為如此,有機化學學科中的金屬有機化學研究人員目前在下列領域開展研究工作:
(1)新型金屬有機絡合物的合成、結構及反應性研究;
(2)新型烯烴聚合反應催化劑的研究;
(3)金屬有機絡合物導向的有機合成反應研究 。
有機合成及分析化學研究方向 :
該方向包括以下研究領域:
( 1 )有機熒光及稀土熒光試劑的合成;
( 2 )新型節育藥的合成;
( 3 )雜環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理活性的研究;
( 4 )精細有機合成 。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研究獲得豐碩成果。有近 70 篇學術論文在國際及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有多篇論文被 SCI 收錄。 1996 年以來,該方向的研究成果先后獲得安徽省自然科學三等獎一項,安徽省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該方向目前正主持教育部重點項目“藥物中間體的超聲電合成研究”及 3 項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有機材料化學 :
該方向的研究人員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在下列研究領域
( 1 )微波合成納米有機高分子材料;
( 2 )功能性(醫用和藥用)有機高分子材料;
( 3 )碳基納米材料;
( 4 )電化學法合成納米材料的研究 獨具特色,并獲得豐碩成果,有近 80 篇學術論文在國際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該方向的研究成果先后獲得安徽省自然科學三等獎一項,安徽省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該方向目前正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各 4 項。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