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原的一些理論在考研復習中特別繞,經常讓人抓耳撓腮不得其解。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政治馬原基本原理和方法論之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希望小伙伴兒們能透徹理解這個知識點。
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兩次飛躍過程)
原理:
認識的發展過程,就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到實踐兩次飛躍的辯證過程。
一、認識過程中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辯證關系(第一次飛躍)
(1)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①感性認識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而產生的對事物表象的認識,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通過抽象和概括對事物本質及規律的認識,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②感性認識通過感覺、知覺、表象三種形式反映;理性認識通過概念、判斷、推理以及假說和理論等形式反映。
③感性認識反映事物的現象;理性認識反映事物的本質。
(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
①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相互依賴的:
第一,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是認識活動的起點,沒有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第二,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這是認識的任務。
第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相互包含,相互滲透的。
②割裂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會導致兩種錯誤。
第一,唯理論:只承認理性認識,否認感性認識的可靠性,在實際工作中表現為教條主義。
第二,經驗論:只承認感性認識,否認理性認識,在實際工作中表現為經驗主義。
(3)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飛躍的條件是:
①必須占有豐富而真實的感性材料。②運用理性思維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
二、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第二次飛躍)
(1)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是認識過程中更為重要的一次飛躍。因為:
①只有通過這次飛躍,才能使認識物化、對象化,使認識變為現實,使精神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
②只有通過這次飛躍,才能使認識受到實踐的檢驗而得到修正、補充、豐富和發展。
(2)實現這一飛躍的條件是:
①堅持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②把對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同主體自身利益結合起來,形成正確合理的實踐觀念。
③理論必須被群眾掌握,化為群眾的行動。
④要把理論的正確性與現實的可行性統一起來,尋求實現理想客體的具體途徑和工作方法。
三、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
(1)在認識活動中,理性的因素起主要作用,但人的非理性因素,即情感、意志、欲望、動機、信仰、習慣、本能和幻想、想象、直覺、靈感等非理性因素對認識的形成和發展也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2)情感、意志對人的認識的進行是一種激發和調控因素,是認識運動的支撐力量和推動力量。
(3)理性因素在認識活動中的作用:①指導作用;②解釋作用;③預見作用。
(4)非理性因素在認識活動中的作用:①動力作用;②誘導作用;③激發作用。
四、認識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無限反復和無限發展的過程(或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
(1)認識運動的反復性是指,對一個復雜事物的認識,往往是要經過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這是因為,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認識過程也是復雜的,認識的主體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往往要反復調查研究、補充、修正。
(2)認識運動的無限性是指,客觀世界是不斷發展的,人的認識運動也必然隨之不斷發展。
方法論:
第一,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
第二,重視非理性因素在認識中的積極作用和可能產生的消極影響,從而同非理性主義劃清了界限。
第三,認識和實踐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堅持理論和實踐具體的結合。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