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科在沉積礦床、低溫礦床成礦構造背景及成礦作用地球化學、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寒武紀2/3統界線、喀斯特石漠化及礦山環境質量演變過程等方面形成穩定的研究方向。
發現世界上首個獨立鉈礦床和新礦物鉈明礬;貴州超大型磷礦磷塊巖中稀土的賦存狀態及分離技術;黔西南超大型卡林型金礦的成礦理論研究;黔東南石英脈型及蝕變巖型金礦的剪切帶控礦研究;玄武巖風化殼中稀土礦床的發現;高砷煤的成因機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喀斯特環境的脆弱性與污染的敏感性決定貴州省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對地質環境的保護變得尤其重要。有毒有害元素在礦產開發過程中釋放到環境中,導致貴州典型的地球化學地方病的發生。煤礦酸性礦山排水對地表水體、巖溶地下水環境產生的環境影響也越來越突出。利用地球化學的理論和方法率先開展礦山環境地球化學研究。在黔西北鉛鋅礦開發的環境影響;酸性礦山排水的地球化學演化及生物毒理;鉈、砷、氟、汞等在環境介質中的遷移轉化機理;碳酸鹽巖上覆紅土成土機理及石漠化過程;礦山廢棄物的生物地球化學修復等方面在國內居于領先水平。
貴州省被譽為“古生物王國”,發現和研究江口廟河生物群、牛蹄塘生物群、杷榔動物群、凱里生物群、甕安生物群及關嶺動物群。凱里生物群與澄江生物群和布爾吉斯頁巖生物群組成全球三大著名的布爾吉斯頁巖型生物群,是寒武紀第3世海洋生物與生態的窗口。在早期后生生物群的發現及演化研究;全球寒武紀第3世及第5階界線層型研究;泥盆系F-F界線附近古生態環境演變研究;關嶺生物群海百合古生態研究等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貴州內生礦床構造控礦明顯,深部殼幔作用與地表的構造變形對礦床形成與分布起聯合控制作用。金礦、汞礦及其他多金屬礦都與深部構造活動和地表巖石變形有關。本學科在板塊碰撞造山帶與成礦過程、巖石圈深部成礦機制、地幔熱柱活動與卡林型金礦和高砷煤成因、構造變形與構造控礦等方面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學科點有教師65人,其中博士25人,教授19人,副教授27人。近5年共主持1項國家973項目、2項973預研項目、1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研經費9140萬元,其中縱向經費1430萬元;發表SCI、EI和ISTP論文63篇。擁有ICP-MS、高效液相色譜、ICP-AES、電子顯微鏡等設備。
本學科是貴州大學“211”工程第二、三期重點建設學科,地質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的建設將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和智力支撐,為貴州省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做出重要貢獻。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