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科結合西部大開發生態建設需要,立足于貴州喀斯特高原山地,面向南方山區的森林資源保護、培育和利用,從“六五”至“十一五”連續6個5年計劃承擔國家項目,開展長期的研究,形成五個具特色和優勢的學科方向。
(1)南方山地人工林培育方向,以工業用材樹種馬尾松為主,兼顧杉木和中亞熱帶主要闊葉樹種,研究了立地分類與評價、速生豐產林基地布局、林木生長發育規律、培育技術體系和優化栽培模式、栽培機理、地力維護、種間關系、經營模型系統等研究,取得多項突破和創新,并應用于生產。
(2)喀斯特山地水土流失與退化植被生態修復方向,針對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環境與生態恢復研究的難點、熱點和前沿,系統研究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過程、原生性森林結構功能、退化植被自然恢復的生態學過程、修復模式與技術及評價等,形成新觀點、新方法,成為石漠化綜合治理理論與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3)林木生物技術及遺傳育種方向,將生物技術與樹木遺傳育種相結合,研究了刺梨、無籽刺梨等樹木種質資源評價及利用,采用基因工程技術,獲得杜仲、麻風樹及花椒、櫻桃、杜鵑等新種質,以及種質資源進行離體快繁、離體保存及離體脫毒的技術。
(4)生物多樣性及其資源保護與利用方向,以自然保護區為研究對象,系統研究了動、植物種類(特別是苔蘚、昆蟲)及區系與演化機制,揭示了生物多樣性復雜性及其形成背景、關鍵地段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功能動態、物種遷地和就地保護理論及技術。建立了6個新屬,397個新種和大批中國新記錄屬種和貴州新記錄屬種。
(5)有害生物控制與生物安全方向,以經濟林木蟲害為主要研究對象,系統柑桔蚧、螨類、黑刺粉虱等20余種重要經濟林木害蟲的生物學、生態學特征,建立了貴州省經濟林木害蟲綜合治理體系。弄清云南木蠹象和小地老虎的化學生態特征,確定了適合我國小地老虎的最佳誘芯;研究松材線蟲的傳播媒介昆蟲,為生物入侵控制提供了依據。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將二等獎6項,三等獎3項。
西部大開發生態環境建設是重點,林業生態建設是關鍵,在此過程中有許多理論和技術難題亟待解決,特別是貴州及西南有著獨特的氣候、地質、地貌和土壤條件下,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和利用的理論及技術的研究有別于其它地區,因此,通過本學科研究,可為解決這些難題和制定森林營建、保護和利用技術措施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依托;對提高我國森林培育、保護與利用的技術水平、為西部培養林學高層次人才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