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他讀初中時成績優異,卻在考場失利,無奈選擇了聊城一所兩年制的職業中專學校。
20歲那年,他來到聊城一家建筑工地打工,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自學考試,從此踏上漫漫求學路,先后用6年時間獲得自學專科、本科畢業證。
34歲時,他又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聊城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成為一名全日制非定向學術型公費研究生。
入學提交檔案時,聊城大學招辦的一位老師說,像他這樣以農民身份考取研究生的情況在該校是第一個,就是在全國恐怕也不多見。
這背后是他15年的不懈努力,其間寫下150萬字的讀書筆記,足足有70多本,厚厚的幾大摞,擺放在他租賃來的農家小屋里……
初次見到胡文生時,他正在聊城大學文學院教室里看書。
他今年36歲,身材魁偉,衣著樸素,方臉短發,胡茬濃黑,看上去好像幾天沒有刮過的樣子;厚厚的近視鏡片,似乎讓人聯想到他讀過的書的厚度。
說起這些年的學習經歷,他的話一下子多了起來,言談間他身上透露出一股聊城人的淳樸熱情和堅韌頑強。
“這十幾年,盡管物質生活并不富裕,但我過得挺充實,現在最大的愿望是社會能夠承認我的成績。”胡文生說。
中考意外落榜 他成為農民工
胡文生的老家在高唐縣固河鎮大胡集村,與德州市搭界,村西頭是一所初級中學,他的中學時代就是在這里度過的。
在他的家里,能看到的最顯眼的東西是迎門墻上掛著的三個鏡框,那里面是他初中時所得的獎狀,每個鏡框里不是一張獎狀,而是數張摞在一起,或是總分第一名或是三好學生獎。
胡文生說,這些獎狀曾是自己的驕傲,是少年奮斗的證明,也是此后幾十年不懈奮斗的一塊奠基石。小時候看到父母持家的艱辛,他就發誓要改變這種狀況。
“那時候為了能考個好成績,我每天放學將書本夾在腋下回家,時間長了即使不夾書本,走路時也會有一個胳臂不動,后來我母親看我走路不順眼,便在我的衣服里面縫了一個大兜袋專門裝書。”胡文生說。
中考前,他在全鄉中考預選考試中獲得應屆生第一名的好成績,老師、同學和家人都認為胡文生肯定能考上國家統招的中專,將來會端上“鐵飯碗”。
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他在正式的中考中名落孫山,那年真正的應屆生也無一人上榜。
這個消息打亂了胡文生的人生規劃,最后他無奈地選擇了一所職業中專學習建筑,學制兩年。
這種職專只給學歷不包分配,所以學費不多,當時胡文生想,既可上學,又不至于給家里造成過重的經濟負擔,挺好!但沒想到畢業之后找工作卻成了大問題。
上世紀90年代初,聊城的建筑企業多是國營單位,進人的途徑是國家人事部門分配,胡文生顯然沒有入圍這個圈子的資格——沒有人事部門就業派遣證等就業手續,無法進入正規單位。
1995年,為了生存,胡文生到建筑工地打工,成為一名農民工。這讓他陷入了無盡的迷茫之中,不知道去路在何方。
不知所措時,他選擇了用學習來填補內心的空虛,自學了高中數學、物理、高等數學,他相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
刻苦自學六年 獲得本科文憑
有一次,天下雨,未上工,工地上的一個技術員見他正在看《高等數學》,很驚奇,之后又不無嘲諷地說:“好好學,學好了,替我考自考!”
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胡文生那敏感而脆弱的神經——為什么有人不學無術能做技術員?而自己如此努力卻只能打工,受人家嘲笑呢?
他又轉念一想:自考是什么?我能不能考呢?對我有沒有幫助?
于是當天,他就去東昌府區自考辦咨詢,工作人員的答復讓他喜出望外,他可以參加自考,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取得國家承認學歷的專科甚至本科畢業證書。
胡文生似乎瞬間看到了充滿希望的未來。
從自考辦走出來,已是雨過天晴,天空又高又藍,陽光下白云朵朵,深深地吸一口氣,吸進去的全是清新。從此,他白天在工地干活,晚上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學中。
這次他接受了上次選專業的教訓,沒有選建筑學,而是選了漢語言文學。他想,即使將來進不了正規單位,做個自由作家也不錯,只要有用武之地,能實現人生價值,他就不怕。
他利用兩年的工余時間學習,參加了7場考試,門門科目一次過關,平均成績超過70分。
他感覺這樣還是太慢了,為早日拿到畢業證,他干脆辭去工地的工作,一次報了4科,這在當時是允許報考科目數的上限。隨后,他在聊城城西一個小村里租了一間小房子,開始了全天候的學習。
這是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西偏房,一床一桌是房東提供的;幾件簡單的炊具、一排長長的書是他自己的。條件雖簡陋,卻是他奢望已久的。
面壁讀書的生活有時會讓人感覺枯燥,但事后回想起來卻是滿心的充實。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0年他通過了全部規定課程,如愿以償地拿到了漢語言文學專科畢業證書。看著桌子上自己學過的一排厚厚的書本,一摞摞總數近百萬字的學習筆記、還有那張紅紅的畢業證書,他感受到的全是幸福。
這一年,胡文生也正式告別了建筑隊,成為聊城一家民辦中學的語文教師。但他從來沒有放松學習,并在2004年取得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證書,2005年取得高中教師資格證。
小廚房里考出 農民工研究生
然而,這些并未使他滿足,他又盯上了研究生考試。
2007年,為了給自己創造一個寧靜的學習環境,他主動放棄了學校提供的免費住房,在校外租了一間房子。
這間房子不僅小,而且滿屋灰塵,還有鍋灶,原來是房東家的一間棄用的小廚房。之所以選擇這樣一間房,一是因為比較便宜,更重要的是這房子不靠路不臨街,沒有噪聲打擾。他和妻子打掃沖刷了一整天才算把這間房子收拾干凈。第二天正式入住,他對妻子開玩笑說:“別小看這小廚房,明年將有一位碩士研究生在這里誕生!”
研究生入學考試的一個關鍵科目是英語,并且在所有專業中,中文專業的英語分數線最高,而他在中學畢業后十幾年中,除自考中學過大學英語外,很少接觸英語。
好在他喜歡英語,又有中學時英語成績第一名的功底,于是那個小廚房便成了他攻克英語的“戰場”——記單詞、學語法、背課文、做習題,大學英語六冊他學了個遍,英語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
與此同時,專業課的準備也沒有松懈,那間小廚房晚上熄燈很晚,而第二天又早早亮起了燈。
2008年的研究生入學考試,他的英語成績還是距分數線差了3分,他卻非常興奮,因為他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之前都是自己一個人悶頭學習,不知道考研的深淺,這一次雖然失敗了,但我心里有底了”。
沒有絲毫的懈怠,胡文生再一次埋進書本中準備第二年的考試。
2009年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他以總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聊城大學文學院,成為一名全日制非定向學術型公費研究生。
當年8月份提交檔案時,聊城大學招辦的一位老師說,像他這樣以農民身份考取研究生的情況在該校是第一個,就是在全國恐怕也不多見。
“直到現在我依然是個農民,‘農民研究生’的稱呼使我感到光榮,但其中也包含著幾分難言的沉重。”胡文生說。
揣著一顆虔誠的求學之心,懷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胡文生走進了向往已久的高等學府。他第一次真正地生活在大學校園,那象牙塔中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曾是他的夢,如今夢想終于成真。他第一次進入大學的課堂,聆聽知識淵博的教授教誨,如沐春風;他第一次走進那座高高的圖書樓,在浩如煙海的知識海洋中遨游,暢快淋漓,自由自在……
在校成績很好 擔心未來就業
不過,胡文生很快又陷入了深深的困窘之中,他是一名大齡研究生,同時他又是一個兒子、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他需要挑起周圍小同學不曾有的家庭重擔。
他的父母都是普通農民,且年逾花甲;孩子小學即將畢業,面臨升學;僅靠妻子打工的微薄收入難以養家。
無奈之下,他開始去原來工作過的學校代課掙錢,以維持家庭的生計。
就這樣他每天上午在大學學習,下午就去中學給學生上課,一輛花了80元錢買來的舊自行車伴他風雨兼程。
“我的時間一直是用分鐘計算的,要學習,還要工作養家,只能這樣。一邊騎自行車,一邊啃從路邊買來的燒餅,是常有的事。”胡文生說。
不過,他從不遲到、不曠課,是學院里公認的學習最努力的學生。
有一次上公共課,一個同學不解地問他:“你在校外不是有工作嗎?怎么沒見你曠過課呀?”胡文生莞爾一笑說:“我喜歡這門課。”
正是憑著這份執著和堅韌,他的成績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并且多次受到學校表彰。他的一位老師曾這樣評價他:“雖然承擔著家庭的重擔,但他一直刻苦學習,對老師們布置的每一次作業,都能仔細準備,認真完成,給全班同學做了一個表率,應給予表揚。”
談到將來的就業,胡文生輕輕嘆了口氣說,學習計劃中規定的課程已經學完了,畢業論文也已完成大半,目前他們正在進行教學實踐和社會實踐。
“找一個稱心的實踐單位實質上就是為將來就業確定一個方向,打一個基礎,可是現在的單位招人對年齡要求很嚴格,像我這個年齡考編已經不行了,要進其他單位年齡又超出了要求。”說這話時,他臉上現出無奈的苦笑。
他說,他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份可以養家的穩定工作,他會全身心投入其中,創造屬于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盡到自己作為兒子、丈夫、父親的職責,讓老人、妻子和孩子日子過得好一些。他也不會停止用不斷學習的方式來充實自己,當然學習的內容會更服從工作的需要。
不過,他對自己的人生選擇無怨無悔。他說,不管結果如何,三年的大學生活自己會收獲很多,同時也使他站在新的高度上面對將來的生活,他堅信這段學習經歷會改變他的人生,他立志要為社會留下一些精神財富。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