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蓬安縣楊家鎮伏嶺村,省農業廳下派農技員、駐村第一書記范景勝在村民的羊圈里忙得滿頭大汗。范景勝是西南大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到村里駐村扶貧已近一年。伏嶺村是省農業廳定點幫扶的貧困村,屬典型的偏遠村、旱山村。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3戶183人,省農業廳來到該村開展幫扶時,全村人均純收入不足1500元。
去年9月,范景勝被組織安排到伏嶺村做駐村第一書記。通過逐戶調研,范景勝發現當地日照長,植被豐富,適宜黑山羊的養殖。初到山村,村民們對這個“白面書生”的話將信將疑。經過幾番上門動員,才有零星幾戶村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養殖了幾只黑山羊。為實現發展目標,接下來兩個月里,范景勝東奔西走,給村民一一算經濟賬,引進優質品種,又請來省農科院專家給村民傳授養殖技術。
范景勝通過示范戶帶動,養羊戶逐步增加,在他的組織下,村里成立了種養專業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成功引導110戶農戶(包括全部53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通過“寄養”方式解決貧困戶缺乏勞力的問題,通過“托養”方式解決貧困戶發展產業“有想法、無資金”的難題。同時,對貧困戶進行股權量化,年末按交易量返利并按股分紅,確保實現貧困戶重點受益、養殖戶年年增收。
有了產業支撐,范景勝和楊家鎮駐村扶貧工作隊一起,針對致貧原因,進一步制訂修路、興水、建房等脫貧方案。如今,伏嶺村用水不愁了,公路修通了,危房變樣了,產業形成了,村民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前景。“我是黨員,就該在脫貧攻堅第一線。不脫貧,我就不離村。”站在山頂,望著灑下無數汗水的伏嶺村,范景勝說得很堅決。
和范景勝一樣,蓬安縣已有1000多名駐村扶貧干部進駐全縣171個貧困村,他們認真落實“五個一”幫扶機制,積極實施“五個一批”行動計劃和“五大扶貧工程”,確保全年55個貧困村退出,1.73萬人減貧,摘掉貧困縣的帽子。
圖(略)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