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學科是隨著吉林農業大學一起茁壯成長的。于1998年獲碩士學位授權點,是我校較早獲得碩士授權的學科之一。該學科隊伍具備刻苦鉆研、拼搏向上的科學精神和教書育人的良好職業道德,多年來為國家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碩士學位高級專門人才,為社會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本學科目前有一批較高素質的師資和科研隊伍,擁有人員16人。其中,正高3人,副高6人,中級及初級人員7人。具有博士學位4人,具有碩士學位9人。年齡結構合理,50歲以上1人,30~49歲的有13人,30歲以下的2人。
本學科成員先后主持和參加了國際科學基金、中科院、省科技廳和市、廳局等各項科研課題30余項,取得優異成績。其研究水平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在利用赤眼蜂防治亞洲玉米螟、棉鈴蟲、甘蔗螟、水稻二化螟、大豆食心蟲、煙青蟲,玉米重大病蟲鼠害的綜合防治技術,農作物病蟲害預警和控制配套技術,森林檢疫及重大危險性害蟲疫情控制技術,紅松枝干害蟲綜合治理,園林綠化樹種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吉林省有害生物天敵昆蟲繁育,赤眼蜂滯育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松毛蟲赤眼蜂滯育技術研究與工廠化應用,載菌赤眼蜂工廠化生產示范及推廣,吉林省有害生物天敵昆蟲繁育基地,松毛蟲赤眼蜂滯育及其機理研究,異色瓢蟲助遷、飼養及應用技術,熊蜂繁育與應用技術研究,赤眼蜂盒式放蜂器研制,柞蠶優質生物繭繁育及綜合應用技術等方面取得重大研究進展和突破,先后獲省級科技進步2等獎3項,其余獎項多項。其相關研究結果在國際及國內重要刊物上發表,其中SCI收錄論文6篇,國內重要、核心刊物發表50余篇。近10幾年來,作為本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防治研究所,累計推廣繁殖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積3000多萬畝,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4億多元。在黑龍江、山東、河北、湖北等省市推廣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蟲、棉鈴蟲、甘蔗螟等面積10余萬畝,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本學科在碩士研究生培養中采用指導性、啟發性、拓展性和自發性并重的培養原則,通過開設理論課、專題講座及實踐性的課程,加強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培養了害蟲綜合治理、昆蟲分類學、昆蟲生態學、害蟲生物防治、資源昆蟲利用等方面教學、科研和管理的高層次人才。至2009年為止,本學科已培養出碩士研究生33名,在讀碩士研究生13名。
本學科各類昆蟲實驗室齊全,包括昆蟲形態解剖實驗室、昆蟲分類實驗室、昆蟲生理生化實驗室、昆蟲飼養實驗室和生物防治實驗室等10余間。實驗室面積2650平方米,實驗室人員配備到位。擁有各類設備約150件,其中萬元以上設備21件。儀器設備值約78萬元。
經多年的發展,本學科已逐漸凝練成3個研究方向和特色:有害生物綜合防治;害蟲生物防治;資源昆蟲利用。目前,本學科正以現有堅實基礎上不斷擴展,將以害蟲防治和昆蟲資源保育及利用為主,開展昆蟲分類、生理生化、害蟲防治等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突出在害蟲生物防治方面的優勢,擴大生物防治研究范圍,深入研究領域,占領制高點,實現本學科的跨越式發展。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