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與李菲隔窗相對互相鼓勵
躺在醫院的移植艙里,隔著玻璃,李菲試圖握住父親李海燕的手,跟他說:“別擔心,我會好的!”可是,在和曾經一同考研的好友陳美玲通話時,她才袒露心聲:“我不怕死,只是我還有好多心愿沒來得及去完成!我多想走出移植艙,給爸媽做一頓飯!我多想重回北大課堂,繼續學習!我多想去和你吃貓眼PIZZA!我多想再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
如今,這些心愿對于這個不滿25歲的女孩都成了一種奢望。
2009年4月,李菲通過了北大研究生復試,就在她憧憬著在社會保障領域繼續學習,給予他人更多幫助的時候,自己卻病倒了,被確診為惡性淋巴瘤。在家鄉民政部門和同學們的幫助下,她與病魔抗爭了整整一年!
2010年9月,李菲終于如愿走進北大校園。然而過了不到一學期,她就在復查時發現,病魔再次襲擊了自己。如今,李菲進行了自體骨髓移植,在移植艙中與病魔抗爭。然而,她并不孤獨,她的同學們正在以各種方式為她募捐。
樂觀女孩堅持做社工
李菲來自河南省駐馬店市新蔡縣。2004年,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工學院。其實,這個不服輸的女孩最初的夢想是北大外語系,但她漸漸發現,自己深深地愛上了社工這個專業。
在同學小侯眼里,李菲樂觀好強,她的招牌動作就是舉拳向周圍的人說上一句:“努力!”因此,大學本科期間,操場的跑道上,總能看到李菲“飛一般的身影”,也能看到李菲大聲地練習英語,糾正發音……
上大學后,李菲沒有一個暑假在家度過,而是去做社工。大二時,她去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幫助那里的流浪兒童,她還是海淀區結對服務志愿者;大四那年,李菲通過層層選拔,遠赴香港,學做青少年社工。
起初,李海燕總會心疼地勸女兒,“放假回家多好,有吃有喝。”可是,當他看到女兒發表了一篇篇論文,拿回來一張張“品德優秀獎”、“學術科研獎”、“科研星火獎”獎狀后,他才覺得女兒長大了。
考研成功卻患惡疾
2008年,李菲畢業了?墒,命運沒有向她綻開笑臉,考研失敗、失戀、失業,多重打擊讓這個年輕的女孩陷入茫然。痛苦的她跑到操場上淋了一場雨,不停地告訴自己,不能輕易認輸!
李菲留在了母校,重拾起課本,為第二年考研作準備。冬日清晨,天還未亮,李菲就背著書包去了圖書館。同學間的聚會她即便偶爾參與,也會自責不已,“今天又耽誤復習了,明天一定補回來。”
蒼天不負苦心人。2009年4月,李菲如愿以償地收到北大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這時,她卻發現自己氣短胸悶,還伴有高燒。朋友陪她來到醫院,醫生建議李菲住院治療,但8000元的住院押金難住了李菲。一直以來,李菲是靠助學貸款和勤工儉學來維持學業和生活的。于是,她連夜坐火車回到了家鄉,在當地醫院進行了穿刺檢查。
檢查結果出來的那一天,醫生把李菲的爸爸李海燕單獨叫到了辦公室。原來,李菲胸部縱膈部位,長了一個淋巴瘤。“啥意思?要做手術嗎?”起初,李海燕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直到醫生告訴他說必須化療,他才一下子覺察到不對勁。
走出醫生辦公室,李海燕久久沒有說話,這個節骨眼上,女兒怎么能接受這么殘酷的事實呢?于是,他向李菲母女倆隱瞞了病情,說只是長了個腫瘤,化療4個療程就能好。
母校師生資助她完成化療
李菲并沒有多想,她迫不及待地掰起指頭數著,一個療程需要21天,這樣做完4個療程后,并不耽誤她入學。李菲就是這么堅強樂觀,每次化療前,她都會笑著在胸前比劃著說:“把它拿掉。”
化療意味著副作用極大;熀,李菲吃東西就會吐。李菲卻始終堅持,即便是吃了吐、吐了吃,“再難受,我也得吃飯,不然身體垮了,我還怎么去上學?”
每當聽到這句話,李海燕就心如刀割。最讓他著急的是,女兒的治療費沒有著落。李海燕是當地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員,每月工資不過1000多元,他的妻子沒有工作,雙方的老人先后患上了腦血栓、肺結核、腎癌和賁門癌,這個家早就被“掏”空了。
于是,李海燕含淚寫了一封求助信,向當地教育和民政系統求救,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資助。與此同時,李菲母校的師生們也踴躍為她捐款5萬元。源源不斷的愛心支撐著李菲完成了化療,直至第二年7月,腫瘤消失。
堅持讀書北大師生再伸援手
2010年9月,李菲走進了夢寐以求的北大校園。那一刻,她淚流滿面,只有她最清楚,過去的一年,她付出了多少,而她與病魔的戰斗還沒有結束!她必須邊服藥邊學習,“一如既往地努力!”
今年元旦期間,李菲去醫院復查,本想做個鞏固性化療,可是檢查結果卻有如晴天霹靂,震得她說不出話來,原來她的舊病復發了。醫生建議李菲立刻進行異體骨髓移植,因為再化療下去,李菲的身體就支撐不住了。然而,考慮到巨大的手術費用和移植風險等問題,李菲最終選擇了相對便宜的自體移植。25歲生日前夕,李菲走進了移植艙,再一次進行“孤獨的戰斗”。
北大的同學們得知李菲治療的資金缺口高達10萬元,自發在5月30日、31日、6月1日在學校為她舉行了募捐活動。李菲的校友房光宇說,活動得到了全校師生的積極參與,預計捐款至少達到8萬元。
李海燕指著女兒的化驗單說,雖然李菲已經完成了自體骨髓移植,可康復情況不容樂觀,她體內的白細胞與正常值相差甚遠,為此她必須留在艙內,接受康復治療,平均每天開銷兩三千元。
為了減輕經濟負擔,李菲的母親做起了小時工。每天在掙錢的同時,還要堅持為女兒做飯送飯,李海燕就守在醫院里。父母的辛勞,李菲看在眼里,疼在心頭。她多么想早點恢復健康,走出移植艙,親手為父母做上一頓飯!
在獨自與病魔斗爭的日子里,李菲寫下了《抗癌日記》。在日記本的首頁,她寫下了這樣一段心里獨白:“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夏花般絢爛的季節,我要努力地綻放。”李菲說,她并不怕死,因為有這么多愛心一直支持著她,給了她莫大的勇氣和希望,她能做的是感恩每一天,并在將來付出自己的愛!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