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護區學學科最早的前身是1987年原林業部在中國首次批準設立的“自然保護區資源管理”專科專業,1988年在全國率先招收本科生。1997年全國本科專業調整時與野生動物保護與利用專業合并為“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1991年開始在野生動物保護與利用學科中招收自然保護區管理方向的碩士研究生, 1995年招收了自然保護區學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05本學科開始招收博士生。
本學科的特色在于立足東北地區,面向全國, 以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為主要研究對象, 從自然資源監測與保護、自然保護區科學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綜合研究,探索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過程中,自然保護區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機制和策略。
在學科建設中把握學術研究前沿學科,現已形成了自然保護區管理、野生動植物與棲息地保護、濕地生態學與環境資源監測、自然保護區社會學四個具有我國特色并與國際研究前沿緊密接軌的穩定的研究方向,在我國自然保護建設、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自然保護區管理研究方向側重研究自然保護區管理現象、管理關系以及管理發展變化的規律,為各項政策制定提供依據。
野生動植物與棲息地保護研究方向以保護生物學理論在管理中的應用為核心研究內容,以實現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為主要研究目標。在生態系統類型、野生動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和重點保護對象的生態學研究中頗具特色。
濕地生態學與環境資源監測研究方向特色在于通過對濕地與城市水源地中水生動植物及其環境的監測,探討濕地環境污染、人為干擾、經濟活動等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自然保護區社會學方向主要運用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與手段,深入分析自然保護區的社會現象與社會問題,以自然保護區社區管理、內外人群關系研究為重點。
本學科現有教學科研人員12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生導師4人),副教授3人,平均年齡41.6歲。已培養畢業博士生7人,碩士30人。現在讀博士生12人,碩士8人。
本學科先后獲得國家級科研獎勵和教學獎勵6項,省部級科研獎勵和教學獎勵6項;出版著作30余部;目前承擔的科研項目26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基金4項,國家及部門項目9項,省級和合作研究項目13項。
本學科創辦早,研究領域廣,基礎雄厚,學術梯隊構建合理,經過多年的積累,已成為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保護區基礎理論研究重要基地。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