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學科點的歷史沿革與現狀概述:
特種經濟動物飼養學科是以具有重大經濟價值和潛在開發價值的特種經濟動物為研究對象,涉及種質資源、馴養、飼料與營養、遺傳育種與繁殖、產品加工與開發、環境與衛生等科學技術領域的一門綜合性學科。該學科成立于2000年,2002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現在讀碩士研究生人數50余人。
經過幾年的建設,本學科在教學、科研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十五”期間,就獲得科研獎勵15項,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130余篇,出版教材、專著出版18部。 以科學技術研究為龍頭,以學術梯隊等軟硬件建設為核心,在提升科研水平的同時,本學科不斷提高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培養了大量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意識的、能獨立從事高層次教學、科研、管理和實踐技術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2.本學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研究方向:
本學科目前主要包括特種經濟動物產業管理及產品、特種經濟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特種經濟動物營養與飼料、特種經濟動物生產、特種經濟動物分子生物技術等幾個研究方向
3.本學科點梯隊和基礎設施情況:
學科將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結合,建立了學科內部的科技創新體系和運行機制。目前本學科擁有教師1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學位和博士后科研經歷的教師6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11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9人,建立一支創新、科研能力強、梯隊合理的科研隊伍。
在科研基礎設施上,學科目前有動物營養與飼料實驗室、動物繁殖與育種實驗室、動物產品實驗室、動物胚胎工程實驗室,及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檢測中心掛靠在本學科,完善實驗室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同時,野生動物資源學院實驗教學中心下設的5個實驗室擁有完善的本專業教學所需的實驗儀器設備和條件,實現了實驗室儀器設備和實驗條件的全面共享。可以滿足教師及研究生的教學和科學研究的需要。
4.本學科點科學研究情況、學術交流及社會服務貢獻情況:
根據本學科特點和綜合實力,在科學研究上瞄準高水平科研項目,體現專業綜合實力,積極開展專業間、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開展基礎性、前沿性、探索性等創新研究。在“十五”期間,科研項目以部省重點項目為主,爭取國家項目,科研經費累計超過500萬元;取得科技成果2項,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獎勵5項。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成果只有轉化為生產力才能實現其真正的價值,在科技成果產業化過程中,劉志平教授主持的國家科技部重點項目“高效毛皮獸養殖新技術推廣與應用”在全國獲得了重大影響,經濟效益顯著,并于2004年6月通過國家驗收。創建了新技術推廣基地23個,培養技術人員200余人。發揮科技了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的橋梁作用,加快了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步伐。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