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科簡介
設計藝術學是我國一個新興的、綜合性應用學科,主要研究設計藝術創新的規律、行為和文化價值。齊齊哈爾大學設計藝術學學科2005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現有藝術設計理論研究、工業產品造型設計與研究、服裝藝術設計與研究、環境藝術設計與研究等四個研究方向,學科方向齊全,各方向優勢互補,注重創新型人才培養,形成了基礎扎實、實踐特色鮮明的學科培養體系。本學科潛心研究和挖掘本地區地域資源和文化特色,形成以設計理論研究為基礎、工業產品設計與工程和服裝設計與工程為核心的藝術學、工學交叉融合的特色研究方向,并在裝備產品設計和亞麻服飾開發設計領域有較大突破。本學科擁有“亞麻加工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和省級研究生創新示范基地。承辦了兩屆“金鼎杯”中國亞麻服裝設計大賽暨國際現代設計專家論壇、中德美術設計教育研討會等高水平學術活動。
本學科現有在校研究生近200人,已有三屆畢業生。有一支年齡結構合理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其中教授7人,有博士學位4人。學科為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單位,有協會常務理事和理事各1人。本學科教學硬件齊全,有國內先進試驗儀器設備多臺套,實驗室完備,設備資產總額近千萬元,有全國高校一流水準的美術館等硬件設施,可以滿足研究生日常教學和科研的需要。
本學科有較強的科研能力,近年來,出版學術專著20余部,在專業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近200多篇,與地方大中企業有良好的合作關系,主持或承擔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等各類課題50余項,縱向經費120多萬元,累計科研經費近300萬元。
二、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中國文化底蘊和國際視野,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能,了解和熟悉國內外藝術設計理論與實踐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熟悉本學科國內外發展動態,具有較強的分析、表達和解決問題的學術研究能力,勝任設計藝術學科及相關領域設計、研究和教學工作,成為適應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所需要的設計及研究型高級復合型人才。
三、研究方向
1.藝術設計理論研究
研究設計的基本原理、現代設計理論、中外設計史、中外設計比較研究、可持續設計研究以及當代設計的熱點理論和設計批評。以重新建構當代設計基礎理論和設計史為主要目標,解決藝術設計教育與實踐中的理論支撐。主要集中在中外設計比較和設計史研究等方向。
2.工業產品造型設計與研究
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創新精神,學習期間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設計學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基本訓練,具備中國文化底蘊和國際視野,擁有較扎實的工業設計專業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設計專業知識。具有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較為系統地掌握本專業前沿領域的研究成果,具備較強的設計能力和研究開發能力。能從事工業設計領域內的設計、管理、教育、科研、開發、咨詢等方面工作。
3. 服裝藝術設計與研究
該方向是我國應用科學領域的新興學科。是培養設計開發、研究、策劃、教育、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服裝設計與工程類的人才。服裝學科體系在建立自身特色的基礎上,還廣泛涉及工業與科技,材料與工藝、設計與品牌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緊密關聯審美與社會心理學、經濟學與計算機應用等諸多的科學領域。因而服裝學科的基本特點是具有高度的綜合性與應用性。
4.環境藝術設計與研究
以研究環境藝術設計理論及設計方法為目標,廣泛涉及材料科學與施工技術、環境規劃與空間構成、設計文化與發展戰略等于人居環境建設密切相關的理論與實踐領域。注重環境藝術設計本質規律的探索,強化設計思維與方法的創新,關注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的應用,深化環境藝術設計科學的文化內涵,培養具有較強理論研究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審美能力以及綜合設計研發能力的環境藝術設計高級專業人才。
四、學制及學習年限
1.碩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碩士研究生學習年限一般為2-3年,最長不超過4年,課程學習時間為1年。
2.碩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課程,其他培養環節的考核符合學校提前畢業的要求,完成學位論文,在校學習時間達2年及以上,可申請提前畢業。
3.申請提前畢業的碩士研究生,于每年十月,填寫《齊齊哈爾大學碩士研究生提前畢業申請表》,經導師和所在院系主管研究生負責人同意,報研究生處審批。
4.申請提前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在提前畢業申請批準后,若不能按其申請的時間畢業的,將按結業辦理。
5.研究生一般不延長學習年限;如確需延長學習年限,于每年十月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請,填寫《齊齊哈爾大學碩士研究生延期畢業申請表》,經導師和所在院系主管研究生負責人同意,報研究生處審批。
6.研究生申請延長學習年限,不能超過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研究生在延長學習年限期間,不享受普通獎學金和優秀獎學金。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