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科創建于1949年,先后參加了抗美援朝、反細菌戰、防治鼠疫、腦炎等大規模衛生防病實踐工作。本學科前教研室主任劉瑞章教授曾在國內最早分離出森林腦炎病毒并用于生產疫苗且沿用至今。本學科1980年被評為省重點學科。1981年被批準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1986年被批準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1991年被批準為博士后流動站。目前本學科有教職員工24人。博士導師5人,其中教授、研究員10人,副教授、副研究員5人,講師2人。具博士學位教師4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9人。
學科學術帶頭人王濱有教授現為博士生導師,博士后指導教師。中華預防醫學會流行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臨床流行病學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流行病學》雜志副主編。
科研方面:
科研工作以北方常見病的病因流行病學及其防制研究為重點,主要側重于病毒病防制及抗病毒藥篩選與開發研究,及其先天疾病,常見慢性病、非傳染病的防制和衛生統計的新理論、新方法等。 具體研究方向為:
1.傳染病流行病學:研究北方常見傳染病、新發傳染病(包括艾滋病等)各種傳染病的流行規律、防制對策和措施,特別是抗病毒中草藥的開發與應用研究是本研究方向的重點。
2.出生缺陷流行病學:研究我國北方地區出生缺陷的分布特點及發生規律,探討有效的預防和控制的對策和措施。
3.慢性病流行病學:研究對我國北方地區危害嚴重的惡性腫瘤、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病因及其危險因素。重點探討惡性腫瘤、糖尿病、高血壓的遺傳病因遺傳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及其相互關系,為制定有效的預防和控制的對策和措施提供依據。
4.生物統計的新理論、方法的研究。包括醫學診斷試驗評價的多變量ROC模型及軟件、生存質量和疾病負擔分析、人類基因數據分析和慢性代謝性疾病的計算機模擬分析等。
自2000年以來先后承擔國外合作基金項目 1 項、CMB課題2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參加國家重大課題863、973課題各一項。并取得顯著成績。其中在抗病毒藥物的開發研究中已開發新藥,并已向醫藥集團轉讓,獲較可觀經濟效益。發表學術論文110余篇。
該學科目前有分子流行病學實驗室、病毒學實驗室、細菌實驗室、計算機室等。可開展分子流行病學及病原體的分離、數據的分析等。現有主要儀器設備,雜交箱、凝膠成像、DNA擴增儀、旋轉蒸發器、超聲波細胞破碎儀、厭氧培養箱、超低溫冰箱、電鏡、熒光顯微鏡。特色技術為病毒分離、生化指標檢測及分子生物學。可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