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工大新增化學工程專業學位
——訪學校研究生院副院長李雨竹
北京工業大學以工科為主,理、工、經、管、文、法、藝術相結合,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的市屬重點大學。北工大明年研究生招生有哪些新變化?記者采訪了學校研究生院副院長李雨竹。
記者:明年學校計劃招多少碩士生?有無新增專業?
李雨竹:北京工業大學2017年擬計劃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040人左右,其中學碩約1060人,專碩約980人,實際招生人數以教育部最終公布為準。招生學科涉及理、工、經、管、文、法、教育、藝術8個學科門類35個學科,以及工程碩士等10個專業學位類別,其中工程碩士涵蓋19個工程領域。關于2017年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擬招生學科專業目錄,考生可登錄北工大研招網查詢。
2017年學校新增化學工程專業學位(專業代碼:085216)招生,包含工業催化、化工膜分離技術、多孔材料合成與應用、環境電化學與應用、生物分析與應用及精細有機化工等6個研究方向。
記者:從今年的錄取結果來看,學校2016年研考錄取情況怎樣?
李雨竹:2016年學校錄取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040人,較上一年度略有增長。其中學碩與專碩比例接近1∶1。
從2016年報考學科來看,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占據56個招生學科與專業學位的前5名。學校近三年的平均考錄比為3.0∶1。隨著學校學科影響力的進一步擴大及社會對于高水平人才需求的增加,學校研究生報考總人數也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2016年碩士研究生考錄比達3.2∶1。
考生在全面了解當前社會需求、學校科研實力和人才培養特色等情況的基礎之上,還可重點關注學校國家重點學科光學工程等交叉性質的招生學科,以及固體微結構與性能研究所、北京未來網絡高精尖創新中心等研究院所。
記者:學校有哪些特色專業建設點?在研究生培養方面有哪些特色?
李雨竹:學校重視基礎性研究、高新技術研究和應用研究,承擔了一批包括“973”計劃、“863”計劃在內的重大、重點項目。擁有城鎮污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精密超精密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型功能材料、傳熱強化與過程節能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北京高校高精尖創新中心,2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6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或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國家產學研激光技術中心、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成了作為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之一的“研究生工程實訓平臺”暨“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
學校圍繞學生的成長成才設定政策、制度,投入大量經費鼓勵學生創新。通過設立“博士生創新基金”、“研究生科技基金”等項目,鼓勵研究生大膽探索,勇于實踐。
學校形成了“科研導向,導師主導,鼓勵創新,保障質量”的研究生培養特色,建立了“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即通過師生大團隊在科研大平臺上承擔科研大項目、大工程培養研究生。借助團隊模式,提升導師隊伍整體水平;依靠團隊力量,承擔重大科研項目;通過團隊要求,使師生向高標準看齊;通過團隊交流,形成學術氛圍;開展長短期國際聯合培養項目,在國際舞臺上展示北工大研究生的風采。
學校碩士研究生中,25%左右享受每年8000元基礎獎學金,其余碩士生享受每年4000元基礎獎學金(定向就業生除外)。同時,學校每年發給每名碩士研究生8400元(定向就業除外),導師根據學習和工作表現每年發給每名碩士研究生1200—3600元。此外,學校還有各類學業獎學金,如科技創新獎、學習優秀獎、優秀研究生獎、勵志獎、社會工作獎、科技之星、校長獎學金、國家獎學金等,覆蓋面達100%。
記者:學校研究生就業形勢怎樣?畢業后主要去向有哪些?
李雨竹:北京工業大學是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北京地區示范性就業中心。近年來,學校研究生初次就業率98%以上,八成畢業生在北京就業。碩士生去向以科研院所、國有大中型企業、外企、升學或出國深造為主。
記者:對于報考貴校的考生,您有什么建議?考生要如何選擇專業?
李雨竹:建議考生勤積累、重探索,著重強化外語學習水平和綜合能力;歡迎考生參與學校每年7月舉辦的全國優秀大學生科技夏令營活動,在科研實踐中增進對學校、學科以及指導教師的深入了解?忌部申P注學校夏令營-研考微信公眾號(bjut_yankao),隨時掌握最新信息。
學校2017年研究生招生的各類信息,包括各專業擬招人數,近三年考試分數線、報考情況以及考試大綱等內容,均會在校研招網站公布?忌媪私庾约核鶎W與所報考單位的總體情況,方可胸有成竹。
專業本身無冷熱之分。冷門專業可能有“熱門”前景,能力提升才是關鍵?忌鶕陨砼d趣志向、專業基礎、學術和職業發展需求和學科學術影響等多方面因素綜合權衡后,再確定自己選擇哪個專業。學科交叉是當前眾多科學技術前沿領域研究的現狀,有志于跨專業報考的考生要注意了解目標學科領域所需要的知識基礎,必要時在大學階段完成選修,不可盲目。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