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字學
漢語言文字學是中國語言文學專業(yè)的重要學科方向。本學科方向共有教師7位,其中2位教授,1位副教授,4位講師,所有教師都有博士學位,隊伍整齊,結構合理。本學科教師共出版專著10部,發(fā)表論文數十篇,主持國家級課題2項,省級課題6項,獲省級獎勵1項。
本學科方向的特色和優(yōu)勢集中于兩個方面:
1.探索詞語源流,研究優(yōu)勢明顯。本學科方向學術帶頭人任繼昉教授潛心研究詞源學二十余年,取得了令人贊譽的研究成果。任繼昉教授在上世紀80年代末即師承著名詞源學家蔣禮鴻先生,主攻漢語詞匯史和語源學,至今已經發(fā)表了20余篇詞源學方面的學術論文,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發(fā)表在《中國語文》、《文獻》、《辭書研究》等知名刊物上的論文《“胡同”:譜系關系新視野》、《王念孫〈釋名〉校語》、《“伏羲”考源》,刊登在《光明日報》上的文章《國學》、《說“文”談“字”》、《說“詩”》。承擔國家社科課題:“和”文化源流研究。結項時材料扎實,論證嚴密,結論可靠,得到了了國家社科規(guī)劃辦優(yōu)秀的評價。出版的專著《漢語語源學》獲省優(yōu)秀社會科學成果著作類三等獎,《古漢語研究》等多種刊物都曾發(fā)表書評,學界同人也曾廣泛采用。任繼昉教授的研究提供了詞語源流的寶貴材料,揭示了漢語詞匯發(fā)展演變的規(guī)律,糾正了辭書字典的訛誤,為字典辭書編寫質量的提高、詞匯理論的豐富和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做出了貢獻。其學術專長意義重大,成果斐然,優(yōu)勢明顯。
2.融合方言音韻,研究特色鮮明。本學科方向的劉青松教授多年來致力于明代古音的研究,曾在《古漢語研究》、《語言研究》等核心刊物上發(fā)表《楊慎古音學思想初探》《晚明時代古音學思想發(fā)微》等多篇學術論文。出版專著《中國古典文獻學概要》和《音韻及詩詞格律概要》,在音韻學界引起廣泛影響,得到學界的高度評價。并主持國家社科課題:三峽移民語言交際問題研究,為國家移民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本學科方向的李星輝副教授專心于湘南漢族土話和湘南瑤族勉語的接觸影響,調查研究湘南瑤語全面深入,在漢語與少數民族接觸研究方面顯示出強大的實力,占據了重要的學術地位。其在《方言》上發(fā)表了題為《永州嵐角山土話音系》的論文,也獲得了方言學界的積極肯定。劉青松教授和李星輝副教授的研究正好體現了本學科的一個特色:音韻和方言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音韻學研究古代漢語的語音系統(tǒng),關注漢語語音的歷史情況;方言學研究現代漢語的語言使用,展現漢語語音的現實狀況,緊密結合就能深入追蹤方言的歷史,把握漢語語音演變的規(guī)律。這樣的研究特色既鮮明突出,又潛力巨大。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