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學主要依托于浙江省精細化學品傳統工藝替代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功能化多孔材料與綠色替代技術”重點創新團隊、紹興市醫藥化工公共創新服務平臺,是浙江省“十二五”化學重點學科的主要支撐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1)有機合成化學,重點開展有機合成方法學、不對稱合成、有機合成新反應等方面的研究。(2)物理有機化學,重點開展有機反應動力學、熱力學方面的理論計算和實驗研究。(3)有機催化,重點開展過渡金屬均相催化、非均相催化、光催化的化學反應研究。(4)藥物及中間體合成,重點開展藥物分子設計,藥物及中間體合成新工藝、新技術和新劑型的提升等研究。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不僅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獲取,而且注重應用開發能力的訓練,為將來從事化學、制藥、化工、新材料等領域的科研、教學和技術開發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本學科現有教授及教授級高工4人、副教授及高工6人,博士學位獲得者19人。近五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及浙江省公益性技術應用研究計劃項目14項,并承擔市廳級科研項目和企業委托的技術開發合作項目30余項。近五年來在國內外專業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3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80余篇。學位點擁有400兆核磁共振、氣質聯用、液質聯用、X射線衍射、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紅外光譜儀、元素分析儀、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離子色譜儀等較為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
學位點帶頭人齊陳澤博士、教授,現擔任紹興文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院長,浙江省精細化學品傳統工藝替代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省功能化多孔材料與綠色替代技術研究重點創新團隊綠色替代技術研究方向首席科學家。主要開展有機合成化學與功能材料等方面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浙江省青年人才培養基金1項,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浙江省有機化學精品課程建設項目1項,紹興市科技重點項目3項,地方企業合作項目30余項,年均到校科研經費總額超過100萬元。在著名學術期刊J.Mater.Chem、GreenChemistry、JournalofOrganicChemistry、Carbon等發表SCI收錄論文12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5項,獲浙江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入選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層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浙江省“十二五”重點學科帶頭人;入選紹興市高級專家;多次入選紹興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擔任紹興市市級領軍人才和紹興市級創新團隊帶頭人。
學位點沈潤溥博士、教授,1993年本科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化工系,1998年碩士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工系,1998-2004年任職于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藥廠,歷任公司研究院化工所所長,車間主任,合成分廠副廠長等職,從事藥物全合成研究與生產,主持或參與了維生素A的全合成,β-胡蘿卜素的全合成,維生素H的技術攻關,國家級抗錐蟲新藥鹽酸錐雙凈的合成,蝦青素的全合成等多個重大項目。2004年6月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工系,獲博士學位,畢業后即到紹興文理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至今,研究領域為藥物合成及精細化工,主持多項國家、省、市級項目。申請國內外專利40余項,獲授權發明專利30余項(其中第一發明人美國專利局授權專利兩項);核心期刊發表文章10余篇(SCI四篇,EI三篇);2009年以第一完成人獲浙江省技術發明二等獎一項;近三年承擔多項橫向科技項目,全部順利完成,所研發產品實現產值20億元以上。主要個人榮譽:2011年“第十一屆浙江省青年科技獎”;2010年“第九屆紹興市十大杰出青年”;2010年“紹興市首屆青年科技獎”。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人才,受聘為“浙江省首批塊狀經濟轉型升級服務醫藥化工組專家”;獲2009年省科技廳頒發的浙江省“企業幫扶促調先進個人”的榮譽。主要個人科研獲獎:(1)2009年浙江省科學技術二等獎,維生素A中間體五碳醛的合成工藝,0902064-1;(2)2009年高郵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抗抑郁癥新藥氟伐沙明的關鍵中間體-(4-三氟甲基)-5-甲氧基苯戊酮,2009011,(3)2010年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0KJJ-1-13-02)。
學位點季根忠博士、教授,2000年前從事煉油工藝開發,多次獲得中國石化科技進步三等獎。2001年從事精細化工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先后開發并工業化國家級新產品葉醇、高順式-二氫茉莉酮酸甲酯,其中葉醇、高順式-二氫茉莉酮酸甲酯分別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有較豐富的精細化工研究與生產經驗。被紹興多家上市公司特聘為技術總監、顧問等。
本學位點其它指導教師均在國內外著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各自學科領域具有比較豐富的學術積累。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