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這個我們從小就開始開始聽說并背誦的一個事件,同學們在面對戊戌變法的時候幾乎都是信心滿滿,覺得自己已經對它完全掌握了,根本不用再看了,小編想說,千萬不要小看任何一個知識點,因為你不知道出題人在哪里給你出題,所以大家還是乖乖的把知識點再重新進行掌握比較好。
基本內容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維新變法,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主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政治改良運動。但戊戌變法因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頑固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至中南海瀛臺,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
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主要內容
政治方面
開放言路。光緒皇帝下詔,允許報紙“指陳利弊”,“中外時事,均許據實昌言,不必意存忌諱”。又下詔,凡院、部司員欲條陳意見,可以上書,通過本衙門的“堂官”(首長)代傳。普通百姓可以到都察院呈遞;
精減機構。撤銷詹事府、通政司等六個衙門,各省也要做相應精減;
任用新人。維新派楊銳、劉光第、譚嗣同都被光緒任命為“軍機衙門章京上行走”,參與新政。
仿效康熙、乾隆時的舊制,在紫禁城內開“懋勤殿”,使之實際上成為皇帝與維新派討論制度改革的機構。
教育方面
舉辦京師大學堂所有書院、祠廟、義學、社學一律改為兼習中西學的學堂;
各省會設高等學堂,郡城設中等學堂,州縣設小學鼓勵私人開辦學堂設立翻譯、醫學、農務、商學、路、礦、茶務、蠶桑速成學堂;
派皇族宗室出國游歷,挑選學生到日本游學廢八股、鄉會試及生童歲、科考試,改考歷史、政治、時務及四書五經,以及定期舉行經濟特科設譯書局頒發著書及發明給獎章程,保薦格致人才。主要措施為:廢八股,興西學;創辦京師大學堂;設譯書局,派留學生;獎勵科學著作和發明。
經濟方面
康有為強調中國必須以工商立國,才能富國養民;另因為官辦企業多弊病,故也著重鼓勵民辦企業、設鐵路礦務總局、農工商總局,并在各省設分局、廣泛開設農會,刊印農報,購買農具,訂立獎勵學藝、農業程序,編譯外國農學書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實開墾、頒發制器及振興工藝給獎章程、在各地設立工廠、在各省設商務局、商會,保護商務,推廣口岸商埠、開放八旗經商的禁令,名其學習士農工商自謀生計、倡辦實業,促進生產、鼓勵私人開辦工礦企業。
軍事方面
改用西洋軍事訓練;遣散老弱殘兵,削減軍餉須支,實行團練,裁減綠營,舉辦民兵;頒發興造槍炮特賞章程;籌設武備大學堂;武科停試弓箭騎劍,改試槍炮
失敗的原因
根本原因: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過于弱小,即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直接原因
一,守舊派勢力強大,當時國家的最高領導權不在光緒皇帝手中,而為以西太后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維新派只有少數幾個人,沒有實權。
二,維新派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指責西漢的古文經書全系劉歆偽造,《孔子改制考》將孔子打扮為“改制立法”的祖師爺。兩書都沒有充分的、有說服力的證據,不用說守舊派反對,當時的一些開明人士也不贊成。此外,維新派某些激進的宣傳也增加了社會阻力。
三,維新派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脫離廣大人民群眾,只寄希望于沒有實權的皇帝和極少數的官僚,甚至對帝國主義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四,維新派及光緒皇帝在實施變法上的某些冒進措施。
五,變法手段單一:采取單純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變法評價
戊戌變法作為近代中國的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具有進步意義。雖然被慈禧太后扼殺了,但也為13年之后爆發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礎。
一、推動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慈禧太后帶著光緒逃到西安,這給慈禧以慘痛教訓。簽訂《辛丑和約》后,慈禧太后下令實行新政,其內容有編練新軍;廢科舉,建學堂;獎勵民辦工廠;改革法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預備立憲;成立咨政院、咨議局等。其中有些改策已經超出了當年維新變法的內容。
二、激起了民眾對滿清政府的憤恨,推動知識分子由維新向革命轉化。戊戌政變失敗后,支持孫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對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識分子轉變為革命黨人。(此條更準確的說應為戊戌政變的影響,而不是戊戌變法本身的影響。)
三、推動了中國的思想解放運動。
(1)變法理論更加深入人心。人們普遍認為,不變沒有出路,變是古今通理,中國還應該大變、全變。
(2)民主思想進一步傳播。維新派只敢講“民權”,承認人民有參與管理政治的權利,但是不敢講“民主”,不肯承認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戊戌維新之后,民主思潮就充分發展起來了。
(3)激起了新一輪向西方尋求救國真理的熱潮。戊戌維新失敗后,更多的年輕人出國留學,更多的西方學說被譯介到中國,中國的思想界更為活躍。
四、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前奏。戊戌維新后,新式文化事業勃興,國內出現辦學熱,創辦新式報刊熱,出版新書熱。戊戌時期,維新派為了對人民進行“啟蒙”,曾提倡白話文和“小說界革命”。維新運動失敗后,白話報刊更多出現,白話文得到更多提倡。除“小說界革命”外,維新派繼續倡導“詩界革命”、“曲界革命”、“思想革命”、“道德革命”、“宗教革命”以至“史學革命”。
以上就是小編總結的一些關于戊戌變法的干貨,希望能夠給大家帶去一些幫助。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