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歷史沿革及發展方向
森林保護學1986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被國家林業局評為部級重點學科。經歷2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森林保護學學科點由建立初期的森林昆蟲學、森林病理學兩個研究方向發展到現今的森林病理學、森林昆蟲學、森林微生物學和森林動物學4個特色鮮明、長期穩定的學科研究方向,并在森林銹菌與楊樹銹病研究、林木菌根研究、小蠹蟲研究和林地鼠兔害控制等領域居全國領先地位。
學術隊伍
森林保護學科現有師資2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員7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10人(詳見附表)。隊伍有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1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人,陜西省教學名師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人。形成了一支層次結構合理、專業領域完整、科研實力較強的學術隊伍。
研究平臺
“十五”以來,森林保護學科在教育部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下,重點添置了先進的實驗教學儀器和提升本學科科研水平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相關設備,加強了學科方向實驗室建設。特別是在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和“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西北重大森林病蟲鼠害成災機理及控制技術”支持下,森林保護學學科研究條件和平臺建設得到了顯著地改善和提高,基本達到了國內同類學科的先進水平。
人才培養
截止2008年底,森林保護學科點累計招收博碩士研究生66人。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在國內外刊物上人均發表論文2篇以上,博士研究生發表的論文被SCI收錄人均2篇以上,《秦嶺森林植物銹菌區系研究》被評為2000年度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培養的研究生畢業后大部分在科研院所、高校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表現出了良好的業務素質,在國內外得到認可和好評。
學術成果與聲譽
2000年來,森林保護學科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6項,其中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3項;主持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支持計劃1項;主持國家科技攻關子課題、科技支撐計劃專題7項;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金1項,主持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3項;主持教育部和國家林業局重點項目4項。學科點科研項目經費總計1500余萬元。研究成果獲陜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陜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3項,陜西省推廣成果二等獎1項。近五年發表論文185篇,其中被SCI、EI收錄25篇。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