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企業管理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學科專業簡介
“企業管理”是管理學門類中“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設的二級學科。企業管理以工商企業經營活動為研究對象,以企業的生產、運行與發展作為研究內容,以解釋和預見企業的績效和滿意度。改革開放以來,企業逐步成為市場的主體,企業管理更加得到重視和加強,企業管理也隨之有了較快發展,逐步成為工商管理的核心專業。企業管理專業在工商管理學科中最具有綜合理論性和專業適用性,它以應用經濟學、現代管理學和前沿的企業理論為基礎,運用數量方法、定性方法和信息技術方法研究解決企業中的戰略決策與信息系統問題、制度與組織問題、人力資源與行政管理問題、財務與生產運作問題、營銷與品牌策略問題,為現代工商企業、政府管理部門和研究教育單位等培養創業型、管理型和研究型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企業管理專業是我校管理學科群的帶頭學科,是我校重點建設專業之一。本學科梯隊現有教授9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29人,形成了通信企業運營管理、財務管理與決策、市場營銷與商務策劃、技術經濟及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等6個重點研究方向;近5年共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0余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 項及國務院部門項目3項,已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0余部,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6項和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勵2項。
經過多年的發展,企業管理學科融合了經濟、管理及信息學科優勢,并逐步形成了鮮明的信息行業特色。(1)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研究能力較強的學術梯隊;(2)以信息產業為依托,與通信企業合作密切,已經完成或在研的項目大多數都與通信企業密切相關,對當今以及今后通信業改革及其發展戰略產生了較大的影響;(3)面向當地經濟的發展,本學科所取得的成果為西部地區、陜西省和西安市的通信業發展提供了決策支持,并產生了明顯的推動作用;(4)該學科方向在通信行業形成了自己的學術地位,由于研究課題具有針對性、指導性和實用性,加上注重量化分析研究,本學科在我國的通信行業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地位。
二、培養目標
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培養路線,培養符合以下要求的高級專門人才: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誠實守信,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能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具有扎實的管理學基礎理論和知識,掌握企業管理專業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較為全面、系統地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研究及發展動態,并了解相關學科的研究狀況;掌握相應的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科學研究的能力。
3.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并掌握一門外國語。
4.具有健康的心理和體魄。
三、學制與學習年限
碩士研究生(簡稱“碩士生”)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提前完成培養計劃者,經過規定的審批程序可以提前畢業。碩士生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時完成學習、研究任務或參加碩士論文答辯的,可由本人提前三個月提出申請,指導教師簽署意見,經所屬院系同意并報研究生部審核,可延長學習年限。延長年限一般不超過一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1.財務管理與決策
本研究方向依托信息產業,以大規模網絡化經營為特色的集團企業為主要研究對象。主要研究企業投融資決策,項目評價,資產市場運作,以及會計理論與實務、會計信息管理和審計理論與技術。
2.市場營銷與商務策劃
本研究方向以現代市場營銷管理理論和分析工具研究為核心,運用它們解讀和分析我國各種組織的營銷管理實踐,探索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營銷管理理論體系。主要研究研究營銷管理理論,消費者行為,顧客關系與顧客滿意,市場調研理論與方法研究,品牌策略,流通理論,電子商務與網上營銷,營銷渠道管理,廣告與促銷,銷售管理,營銷溝通等管理與方法。
3.技術經濟及管理
本方向是以技術的生產、流通與應用為基本對象,將技術與經濟管理結合的新興學科。本方向主要研究工程經濟評價理論與方法,技術進步與生產率分析,技術創新與技術管理,投融資分析與風險管理,項目管理,資源優化配置與可持續發展。
4.通信企業運營管理
本研究方向以郵政、電信業的發展戰略與運營管理為主要研究對象,以通信企業競爭優勢的形成和利用為主線,側重于研究分析企業戰略環境,運用戰略管理的思維、原理和方法制定、選擇并組織實施戰略方案,解決企業發展中的一系列戰略管理問題。研究內容包括:戰略管理理論、競爭力理論、戰略定位與規劃、競爭戰略、戰略聯盟與虛擬企業等。
5.人力資源管理
本方向以各類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變革中的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環境,人力資源戰略規劃和設計,人力資源開發研究,績效評估與績效管理,人力資源評價與分析,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研究,虛擬人力資源管理、薪酬體系設計,人力資源經濟學,激勵理論與設計,薪資理論,職業生涯設計等。
6.會計理論與方法
涉及會計理論、會計方法論、管理會計方法論、財務分析、上市公司財務制度、建立有中國特色會計理論、我國會計改革以及有關我國會計工作中重大的實務問題。
五、課程設置與學分
碩士生的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碩士生應獲得學分要求不低于32學分,不高于34學分。碩士生課程學習學分的基本組成為:
1.學位課程(不少于23學分)
(1)馬克思主義理論課3學分
其中自然辯證法(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2學分,科學社會主義1學分;
(2)第一外國語4學分
其中基礎外語3學分,專業外語閱讀1學分;
(3)專業基礎和專業課16學分
一般應包括公共數學課6個學分(馬克思主義理論等有關學科除外)。
2.非學位課程由專業方向課(不少于9學分)、選修課(主要由體育課和科技論文寫作課等組成,不計學分)和補修課程(不計學分)組成。補修課程是針對缺少本學科本科層次專業基礎的碩士生開設的,一般應在導師指導下選定1~3門本學科的本科生主干課程作為補修課程。補修課程列入研究生培養計劃,只記學時和成績,不計學分。
六、培養方式和方法
1.碩士生的培養采取導師負責制,可以成立指導教師為主的指導小組共同進行指導。導師應根據本學科研究生培養方案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在研究生入學后一個月內制定好課程學習計劃,第三學期制定好論文工作計劃。
2.碩士生的培養采取課程與論文工作并重的原則,既要使之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又要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能力或獨立從事開發設計工作的工程技術能力。
3.指導教師應既教書又育人,充分發揮指導教師與研究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做到教學相長。教師的作用在于啟發研究生深入思考與正確判斷,培養研究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中,無論是課程學習、論文工作或實踐課程都要注意培養研究生刻苦鉆研的學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誠實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謙虛誠摯的合作精神。要重視研究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研究生應認真學習政治理論和黨的方針政策,積極參加各項公益活動。
5.為了培養健康的體魄,規定體育課為選修課。
七、實踐環節
教學與社會實踐是培養碩士生在實踐中樹立知識報國、服務人民的志向,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引導碩士生面向社會、面向基層,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教學實踐活動使碩士生了解高等教育與教學工作的基本規律,掌握教學的基本技能。教學實踐活動可以采取講課、輔導、批改作業、指導本科生的實驗和畢業論文等形式。
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使碩士生了解國情、了解社會,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社會實踐活動可以采取深入社會基層從事與所學專業相近的知識培訓、技術指導、科技咨詢、社會服務、行政管理和調查研究等形式。
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可任選之一參加。考核合格后方可參加論文答辯。
碩士生要積極參加學術活動。指導教師須定期組織研究例會,聽取碩士生匯報研究進展,開展學術討論,至少每月一次。碩士生在全校范圍內至少選聽、參加6次學術講座或學術沙龍,結合學位論文選題,完成一篇學科發展綜述報告。
碩士生參加學術活動同時達到上述要求者方可參加論文答辯。
八、學位論文工作
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獨立完成,學位論文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開題報告、中期檢查報告、論文評閱、組織答辯等)都要按《西安郵電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規定》和《西安郵電學院學位授予實施細則》的有關條款執行。
以下請結合本學科的特點:(1)對本學科碩士學位論文的基本標準,特別對學位論文的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創新性及評價標準,做出具體規定。(2)明確本學科碩士生須具備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基本要求與途徑。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