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17年研究生考試大綱(藝術管理學院)
2017年藝術管理學院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考試大綱(藝術學理論)
研究方向:藝術美學、藝術教育、藝術批評學
考試科目:711藝術理論811中外藝術史
711《藝術理論》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的
本考試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對藝術學基礎理論的系統掌握。
二、考試基本要求
1.準確把握藝術學理論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藝術學理論的基本課題及其主干問題。
3.熟練運用藝術學理論知識分析相關問題。
三、考試內容
第一部分藝術本體論
(一)藝術活動的構成及其基本特征
(二)關于藝術發生的諸種學說及藝術發展規律的思考
(三)關于藝術活動的功能的理解
第二部分藝術類型論
(一)藝術分類的基本方式
(二)造型藝術的類別及其美學特征
1.繪畫(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相關史料)
2.雕塑(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相關史料)
3.攝影(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相關史料)
4.書法(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相關史料)
(三)實用藝術的類別及其美學特征
1.建筑(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相關史料)
2.園林(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相關史料)
3.工藝與設計藝術(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相關史料)
(四)表情藝術的類別及其美學特征
1.音樂(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相關史料)
2.舞蹈(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相關史料)
(五)語言藝術的類別及其美學特征
1.文學體裁(詩歌、散文、小說的概念及各自的藝術特征)
2.語言藝術的基本特征
(六)綜合藝術的類別及其美學特征
1.戲劇與戲曲(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相關史料)
2.電影與電視(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相關史料)
第三部分藝術創造論
(一)關于藝術創作主體——藝術家的認知與理解
(二)關于藝術創作過程的認知與理解
(三)關于藝術創造的心理學要素與特點的認知與理解
第四部分藝術作品論
(一)關于藝術作品內容、藝術形式的認知與理解
(二)關于藝術形象、藝術典型、藝術意境的認知與理解
(三)關于藝術風格、藝術流派與藝術思潮的認知與理解
第五部分藝術接受論
(一)藝術傳播的內涵、構成、不同方式及特點
(二)藝術鑒賞的特點與過程
(三)關于藝術批評的特點與形態分類
(四)關于藝術批評家的素養
第六部分藝術美學論
(一)藝術審美類型
1.優美與壯美
2.悲劇、崇高與荒誕
3.喜劇、丑與滑稽
4.藝術形式美的內涵以及創造規律
(二)藝術審美價值
1.高雅與通俗
2.民族的與世界的
811《中外藝術史》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的
本考試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對中外藝術史基礎知識的系統掌握,以及對藝術作品、藝術思潮、藝術流派、藝術風格的分析論述能力。
二、考試基本要求
1.準確把握中外藝術的基本內容及發展過程。
2.了解掌握中外藝術的基本類型及主要特征。
3.熟練運用藝術理論分析中外藝術相關問題。
三、考試內容
第一部分中外文學史
中國文學史
(一)常識及概念
1.騷體賦2.散體大賦3.抒情小賦4.樂府民歌5.《孔雀東南飛》6.《古詩十九首》7.“建安風骨”8.《搜神記》9.志怪小說10.志人小說11.“初唐四杰”12.唐代邊塞詩派13.新樂府運動14.“小李杜”15.《長恨歌》16.花間派17.江西詩派18.話本19.永嘉四靈20.元曲四大家21.豪放派22.婉約派23.唐宋八大家24.“三言”25.“二拍”26.唐宋派27.公安派28.小說界革命29.晚清四大譴責小說30.新月派詩歌31.象征派詩歌32.七月派33.語絲派34.文學研究會35.創造社36.中國左翼作家聯盟37.“朦朧詩”派38.尋根小說39.女性小說(二)分析及提要
1.《楚辭》的藝術特征2.班固《漢書》的藝術成就3.漢樂府民歌的主要內容4.“二謝”的創作風格比較5.南朝民歌的藝術特色6.北朝民歌的藝術特色7.唐代傳奇的思想內容8.宋代豪放詞派的文學創作9.宋代婉約派的文學創作10.辛棄疾詩歌的藝術風格11.王實甫《西廂記》的藝術特色12.神魔小說《西游記》的藝術特征13.《紅樓夢》的主要內容與人物形象塑造14.郁達夫“自敘體”小說創作特色15.巴金的小說創作16.“山藥蛋”派的創作風格17.知青小說的創作特色18.90年代新寫實小說的創作19.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藝術特色(三)闡釋及論述
1.《詩經》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2.司馬遷《史記》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3.漢樂府民歌的藝術特色4.魏晉南北朝小說創作5.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風格6.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文學創作7.李白與杜甫的詩歌藝術風格比較8.蘇軾的詩歌創作9.李清照詞的藝術風格10.關漢卿的雜劇創作的藝術魅力11.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的藝術特征12.英雄傳奇小說《水滸傳》的藝術特征13.吳敬梓《儒林外史》的思想內容與藝術風格14.《紅樓夢》的藝術成就15.《聊齋志異》與清代的文言短篇小說創作16.魯迅的小說創作17.“為人生”派的小說創作18.老舍小說創作的特點19.“傷痕小說”的創作風格20.“反腐題材”小說的創作特點與現實意義
外國文學史
(一)常識及概念
1.荷馬史詩2.伊索寓言3.《新約》4.騎士文學5.英雄史詩6.但丁及其《神曲》7.文藝復興8.人文主義文學9.薄迦丘10.流浪漢小說11.《堂吉訶德》12.《巨人傳》13.《失樂園》14.啟蒙運動15.《魯濱遜漂流記》16.感傷主義文學17.德國狂飆突進運動18.歌德19.唐璜20.大仲馬21狄更斯22.契訶夫23.自然主義24.唯美主義25.浪漫主義26.《悲慘世界》27.普希金28.現實主義29.雨果30.《人間喜劇》31.《約翰·克利斯朵夫》32.《母親》33.海明威34.存在主義文學35.荒誕派戲劇36.未來主義文學
(二)分析及提要
1.柏拉圖和亞歷士多德的主要文學觀點2.基督教在中世紀文學發展中的作用3.城市文學的主要內容與藝術特點4.人文主義文學的基本內涵5.彼特拉克的人文思想與文學創作6.《十日談》的主要內容和藝術成就7.古典主義的文學風格8.啟蒙文學的總體特征9.伏爾泰和狄德羅小說的特點10.浪漫主義的特點11.現實主義的特點12.前期象征派及代表作家13.自然主義的特點14.唯美主義的特點15.象征主義的特點16.表現主義的特點17.意識流小說的特點18.黑色幽默的特點
(三)闡釋及論述
1.荷馬史詩的英雄主義和藝術魅力2.《神曲》的思想內涵與藝術成就3.堂吉訶德矛盾復雜的悲喜劇形象4.《巨人傳》中的人物形象所體現的人文主義認識5.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發展及在歐美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6.菲爾丁的現實主義小說7.盧梭的文學創作8.“狂飆突進”運動在德國的文學表現9.巴爾扎克作品的思想內容與藝術成就10.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11.唯美主義和象征主義評析12.從《羊脂球》看莫泊桑創作的特點13.高爾基在俄蘇文學上的重要地位14.現代主義文學的各種流派風格
第二部分中外戲劇史
中國戲劇史
(一)常識及概念
1.元雜劇2.“元曲四大家”3.楔子4.“四大傳奇”5.“臨川四夢”6.沈湯之爭7.《四聲猿》8.蘇州派9.南洪北孔10.《桃花扇》11.譚鑫培12.春柳社13.《雷雨》14.四大名旦15.黃梅戲16.越劇17.豫劇
(二)分析及提要
1.先秦原始歌舞與巫儺祭儀2.魏晉南北朝歌舞戲對戲曲形成的影響3.歌舞戲《踏搖娘》在唐代的改進4.唐代參軍戲的發展演變5.金院本與宋雜劇的異同6.元雜劇興盛的原因7.關漢卿的藝術成就8.《西廂記》的藝術成就9.南戲與雜劇在形式上的不同10.明傳奇的體制特點11.《牡丹亭》的藝術成就12.明代雜劇發展概況13.李漁的藝術貢獻14.《長生殿》的藝術成就15.清代戲曲的“花雅之爭”16.田漢的戲劇活動與主要成就17.郭沫若的歷史劇及藝術特色18.周信芳京劇的藝術風格19.評劇的發展及藝術魅力
(三)闡釋及論述
1.宋代雜劇的興起原因及演出形式2.宋代南戲的形成與拓展3.元雜劇的體制構設與表演體系4.《琵琶記》的思想內涵與藝術貢獻5.京劇的形成和成熟6.近代的戲劇改良運動7.曹禺、焦菊隱的話劇創作8.京劇四大名旦的藝術創作
外國戲劇史
(一)常識及概念
1.古希臘悲劇2.《詩學》3.《詩藝》4.世俗劇5.即興喜劇6.大學才子7.《哈姆雷特》8.劍袍劇9.古典主義戲劇10.《偽君子》11.《菲德爾》12.風俗喜劇13.《造謠學校》14.《圖蘭朵》15.《愛米麗亞·迦洛蒂》15.《茶花女》16.現實主義戲劇17.自然主義戲劇18.《欽差大臣》19.《破罐》20.《玩偶之家》21.鎖閉式結構22.《華倫夫人的職業》23.表現主義戲劇24.象征主義戲劇25.敘事戲劇26.存在主義戲劇27.荒誕派戲劇
(二)分析及提要
1.古希臘著名的喜劇家及其創作2.亞里士多德的文藝理論著作及其對悲劇的論述3.賀拉斯的戲劇理論著作及其主要觀點4.宗教劇的主要內容及其發展5.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戲劇概況6.西班牙民族戲劇的創立與發展7.啟蒙運動時期戲劇的主要特點8.法國古典主義戲劇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9.狄德羅現實主義戲劇的理論主張10.英國古典主義戲劇的興起與創作11.哥爾多尼對意大利戲劇的貢獻12.席勒的戲劇觀及其作品內容13、浪漫主義戲劇的產生與特征14.英國浪漫主義戲劇的代表作家及主要作品15.果戈理的喜劇作品及藝術16.易卜生的戲劇創作各階段有何特色17.表現主義戲劇風格18.斯特林堡的戲劇創作及主要特點19.存在主義戲劇與荒誕派戲劇之間的關系
(三)闡釋及論述
1.古希臘與古羅馬戲劇藝術的關系2.莎士比亞劇作的思想內容與藝術成就3.莫里哀喜劇作品的人物塑造與風格特點4.歌德詩劇《浮士德》的主要內容與藝術成就5.浪漫主義戲劇與古典主義戲劇的不同風格特色6.契訶夫戲劇作品的風格特點7.尤金·奧尼爾戲劇作品的藝術成就8.敘事戲劇的代表作品及藝術特征9.現實主義與象征主義戲劇的不同
第三部分中外美術史
中國美術史
(一)常識及概念
1.彩陶2.黑陶3.畫像石4.“馬踏飛燕”5.顧愷之6.曹衣出水7.展子虔8.《唐朝名畫錄》9.昭陵六駿10.乾陵11.白描12.米氏云山13.“南宋四家”14.“元四家”15.吳門畫派16.松江派17.徐渭18.“四僧”19.“揚州八怪”20.海派21.嶺南畫派22.景泰藍23.太平天國壁畫24.中國美術家協會25.新年畫運動26.《收租院》27.傷痕美術28.《西藏組畫》29.新寫實主義30.超寫實主義31.超現實主義32.中國波普33.荒誕表現主義
(二)分析及提要
1.商代青銅雕塑的總體特征2.秦漢畫像石、畫像磚的主要藝術特點3.秦始皇兵馬俑的藝術成就4.漢代霍去病墓石刻的藝術風格5.“六法”的具體內容和要求6.北魏都城洛陽與唐代都城長安的建筑特點7.“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的風格特征8.宋代繪畫繁盛的表現9.宋代的風俗畫創作10.“元四家”山水畫的特色11.董其昌的南北宗說12.明代人物畫的創作13.明代的雕塑發展14.嶺南畫派的藝術風格15.蔡元培的美育觀16.“北齊南黃”的藝術風格17.現代美術教育“三重臣”的成就18.建國十七年的水墨人物畫19.建國十七年版畫發展20.中國“現代主義藝術”的特點21.20世紀90年代以后女性藝術發展
(三)闡釋及論述
1.先秦時期的青銅器發展概況2.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著名畫家及創作3.隋唐時期的山水畫發展變化4.五代時期山水畫壇的發展風貌5.宋代山水畫的藝術成就6.明代花鳥畫的發展歷程7.清代山水畫的創作8.清代年畫的發展狀況9.海派繪畫的創作內容與風格10.建國十七年水墨山水和花鳥畫的演變11.新中國成立以后的油畫發展
外國美術史
(一)常識、概念
1.愛琴美術2.瓶畫3.龐貝壁畫4.拜占庭美術5.哥特式美術6.彩色玻璃畫7.佛羅倫薩畫派8.《蒙娜麗莎》9.威尼斯畫派10.樣式主義11.卡拉瓦喬主義12.巴羅克藝術13.荷蘭畫派14.羅可可藝術15.新古典主義16.浪漫主義17.巴比松畫派18.巡回展覽畫派19.《伏爾加河上的纖夫》20.印象主義21.新印象主義22.納比派23.拉斐爾前派24.新藝術運動25.馬蒂斯26.康定斯基27.克利28.未來主義29.抽象主義30.荷蘭風格派31.包豪斯32.達達主義33.巴黎畫派34.大地藝術
(二)分析及提要
1.古希臘雕塑的藝術風格2.古羅馬肖像雕刻的藝術特征3.文藝復興美術的主要特征4.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的代表人物及藝術風格5.17世紀西班牙現實主義風格6.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藝術特征7.羅丹塑造的藝術形象之美8.俄國現實主義繪畫的批判精神9.印象主義的代表畫家及藝術風格10.后印象主義的藝術特點與藝術貢獻11.立體主義藝術及其代表風格12.超現實主義的藝術主張和成就13.抽象表現主義的藝術主張與創作14.波普藝術的興起與發展
(三)闡釋及論述
1.中世紀美術發展概況2.“文藝復興三杰”的藝術成就3.德國文藝復興美術的發展及特色4.17、18世紀歐洲美術的主要特征5.17、18世紀歐洲風景畫的藝術成就6.法國現實主義繪畫的藝術成就7.象征主義美術的產生與發展8.西方現代主義美術的總體特征9.西方后現代藝術的發展及主要特征
第三部分中外音樂史
中國音樂史
(一)常識及概念
1.六代樂舞2.《詩經》3.《楚辭》4.八音5.十二律6.樂府7.鼓吹樂8.相和歌9.清商樂10.歌舞戲11.《聲無哀樂論》12.大曲13.曲子14.俗講15.文字譜16.八十四調17.二十八調18.唱賺19.鼓子詞20.諸宮調21.貨郎兒22.陶真23.南戲24.琴曲《瀟湘水云》25.琵琶曲《海青拿天鵝》26.十八律27.海鹽腔28.余姚腔29.弋陽腔30.昆山腔31.鼓詞32.彈詞33.京韻大鼓34.十番鑼鼓35.江南絲竹36.廣東音樂37.二泉映月38.秧歌劇39.新潮音樂40.八部樣板戲
(二)分析及提要
1.原始社會的主要樂舞2.周代樂舞的主要內容3.曾侯乙墓編鐘的出土及其歷史意義4.儒、道、墨三家的主要音樂思想5.漢代百戲的大體內容6.京房在音樂史上的貢獻7.魏晉南北朝時期樂律學的主要成就8.隋唐時期主要的音樂論著9.宋代的詞調歌曲與著名的詞曲作家10.宋代主要的器樂合奏及演出形式11.宋元時期的主要音樂論著及內容12.“亂彈”聲腔的發展13.近代大鼓藝術14.明清時期的歌舞音樂15.朱載堉在音樂史上的貢獻16.蕭友梅、趙元任的藝術創作17.劉天華的音樂主張與藝術貢獻18.黎錦暉的兒童歌舞曲與歌舞劇19.歌劇《白毛女》的藝術成就20.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藝術風格21.新時期通俗歌曲的繁榮22.譚盾的音樂創作與成就
(三)闡釋及論述
1.明清時期的古琴藝術和琵琶藝術2.明清時期的器樂合奏及地方特色3.明清時期主要的樂譜及音樂美學著作4.清末學堂樂歌的狀況及成就5.“五四”運動后中國傳統音樂的創作6.“五四”運動后中國聲樂創作的發展7.建國后的聲樂創作狀況8.建國后器樂創作的演進9.建國后的歌舞劇成就
外國音樂史
(一)常識及概念
1.格里高利圣詠2.彌撒3.英雄業績歌4.經文歌5.法伯頓6.勃艮第樂派7.意大利牧歌8.法國尚松9.眾贊歌10.歌劇11.法國序曲12.康塔塔13.清唱劇14.海頓15.莫扎特16.貝多芬17.舒伯特18.門德爾松19.肖邦20.輕歌劇21.強力集團22.表現主義音樂23.法國“六人團”24.序列音樂25.偶然音樂
(二)分析及提要
1.古希臘時期對音樂社會功能的認識2.格里高利圣詠的主要特征3.法國游吟詩人的創作內容4.佛蘭德樂派的代表作曲家及其風格特征5.意大利牧歌的發展過程及藝術特點6.巴羅克音樂的總體特征7.蒙特威爾第的歌劇創作8.巴赫的音樂貢獻9.格魯克的正歌劇改革10.浪漫主義音樂的特點11.法國抒情歌劇的特征12.意大利歌劇的發展13.印象主義音樂的總體特征及主要代表14.新古典主義音樂的總體特征及主要代表。
(三)闡釋及論述
1.復調的興起與發展過程2.意大利“新藝術”音樂3.16世紀歐洲各國帶有民族風格的世俗音樂4.巴羅克時期各國歌劇的發展情況5.巴羅克時期各國器樂的藝術成就6.維也納古典樂派大師的交響樂風格7.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風格的演變8.19世紀民族主義音樂的興起與成就9.民族主義音樂在20世紀的發展狀況
第三部分中外電影史
中國電影史
(一)常識及概念
1.香港電影之父2.古裝片、武俠片3.南國電影劇社4.“中國電影年”5.孤島電影6.時裝片7.革命的抒情正劇8.難忘的1959年9.樣板戲10.1979年的電影11.第四代導演12.第五代導演13.王朔現象
(二)分析及提要
1.《孤兒救祖記》的成就與影響2.第一代導演對中國電影史的意義3.左翼電影運動取得的成就4.第二代導演對電影的貢獻5.“十七年電影”中喜劇創作的特點6.“三突出”的原則及其對電影的影響7.中國美術片的創作8.第五代導演取得的成就9.新生代導演的“新”特點
(三)闡釋及論述
1.中國電影拓荒期概貌2.中國20世紀30—40年代電影藝術的發展3.十七年電影到文革電影的發展變化4.新時期電影的創新發展
外國電影史
(一)常識及概念
1.布賴頓學派2.藝術電影運動3.“最后一分鐘營救”4.好萊塢5.制片人制度6.明星制7.類型片8.社會主義現實主義9.電影手冊派10.現代派電影11.奧伯豪森宣言12.公路片13.越戰片14.科幻片15.家庭倫理片
(二)分析及提要
1.鮑特的《火車大劫案》在電影史上的意義2.格里菲斯對電影的貢獻和藝術理想3.查理·卓別林在喜劇電影上取得的成就4.好萊塢的戲劇電影美學特征5.《公民凱恩》取得的歷史成就6.“左岸派”電影的創作特色7.日本電影的美學特征8.新德國電影取得的成就9.新好萊塢電影對類型片的發展
(三)闡釋、論述
1.蘇聯蒙太奇學派的主要成就與電影理論2.歐洲先鋒派電影為世界電影所做的創新3.好萊塢幾種典型的類型片及其形態特征4.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風格特征和創作方法5.巴贊的長鏡頭理論與法國“新浪潮”電影的成就
研究方向:文化產業、傳媒產業管理、文化資源研究
考試科目:711藝術理論812文化產業學
711《藝術理論》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的
本考試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對藝術學基礎理論的系統掌握。
二、考試基本要求
1.準確把握藝術學理論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藝術學理論的基本課題及其主干問題。
3.熟練運用藝術學理論知識分析相關問題。
三、考試內容
第一部分藝術本體論
(一)藝術活動的構成及其基本特征
(二)關于藝術發生的諸種學說及藝術發展規律的思考
(三)關于藝術活動的功能的理解
第二部分藝術類型論
(一)藝術分類的基本方式
(二)造型藝術的類別及其美學特征
1.繪畫(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相關史料)
2.雕塑(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相關史料)
3.攝影(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相關史料)
4.書法(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相關史料)
(三)實用藝術的類別及其美學特征
1.建筑(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相關史料)
2.園林(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相關史料)
3.工藝與設計藝術(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相關史料)
(四)表情藝術的類別及其美學特征
1.音樂(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相關史料)
2.舞蹈(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相關史料)
(五)語言藝術的類別及其美學特征
1.文學體裁(詩歌、散文、小說的概念及各自的藝術特征)
2.語言藝術的基本特征
(六)綜合藝術的類別及其美學特征
1.戲劇與戲曲(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相關史料)
2.電影與電視(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相關史料)
第三部分藝術創造論
(一)關于藝術創作主體——藝術家的認知與理解
(二)關于藝術創作過程的認知與理解
(三)關于藝術創造的心理學要素與特點的認知與理解
第四部分藝術作品論
(一)關于藝術作品內容、藝術形式的認知與理解
(二)關于藝術形象、藝術典型、藝術意境的認知與理解
(三)關于藝術風格、藝術流派與藝術思潮的認知與理解
第五部分藝術接受論
(一)藝術傳播的內涵、構成、不同方式及特點
(二)藝術鑒賞的特點與過程
(三)關于藝術批評的特點與形態分類
(四)關于藝術批評家的素養
第六部分藝術美學論
(一)藝術審美類型
1.優美與壯美
2.悲劇、崇高與荒誕
3.喜劇、丑與滑稽
4.藝術形式美的內涵以及創造規律
(二)藝術審美價值
1.高雅與通俗
2.民族的與世界的
812《文化產業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的
全面考察考生對文化產業相關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掌握及運用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基本要求
1.準確掌握文化產業學基本知識和理論。
2.了解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動向。
3.能夠運用文化產業學基本知識和理論分析當前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和問題。
三、考試內容
第一部分文化經濟學部分
(一)文化生產
1.現代文化生產的劃分和產品差異
現代文化生產的形成
現代文化生產形態的劃分
現代文化產品的差異
2.現代文化生產的性質和特征
現代文化生產的產業性質
現代文化生產的生產勞動性質
現代文化生產的特征
3.現代文化生產的雙重運動
價值規律及其在現代文化生產中的一般運動
文藝規律在現代文化生產中的運動特性
(二)文化需求、供給和均衡
1.文化需求
文化需求的產生及類型
文化需求規律
文化需求的彈性
影響文化需求的其他因素
2.文化供給
文化供給及其類型
文化供給規律和彈性
影響文化供給的其他因素
3.文化供求的均衡及調節
文化供求的矛盾運動
文化供求矛盾的主要表現
文化供求的調節
(三)文化消費
1.文化消費的作用、特點和運動趨勢
文化消費的作用
文化消費的特點
文化消費的運動趨勢
文化消費全球化的意義
2.文化消費結構
文化消費結構的含義及基本類型
影響文化消費結構變化的因素
文化消費結構的合理化
文化消費結構的變化趨勢
3.文化消費水平
文化消費水平及其劃分
文化消費水平的差異
提高文化消費水平的途徑
4.信息技術影響下的網絡消費及其風險
信息技術對文化消費的支持和影響
知識經濟時代的網絡消費及其文化風險
5.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消費戰略
文化消費全球化趨勢的挑戰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消費戰略
(四)文化市場
1.文化市場的劃分和特點
文化市場的劃分和細分
文化市場的特點
2.文化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文化資源的概念和種類
文化資源優化配置的原則和方式
文化市場在文化資源優化配置中的作用
3.文化市場的宏觀調控
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宏觀調控的經濟手段
4.文化市場的開拓
以文化產品為核心拓展文化市場空間
以文化產業為平臺推進民族文化輸出
(五)文化商品
1.文化商品的意義和特性
文化商品的意義分析
文化商品的雙重屬性
文化商品的特點
2.文化商品的價值
文化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
文化商品的價值兩重性
文化商品的價值實現機制
3.文化商品和公共文化產品
文化商品的形態和類型
文化商品和公共文化產品
(六)文化商品價格
1.文化商品價格的構成、特征和種類
文化商品的價格和價值
文化商品價格的特點和種類
2.文化商品的價格體系
文化商品價格體系和文化商品結構體系
文化商品價格體系的形態和實質
影響文化商品價格變動的因素
3.文化商品價格的制定
文化商品價格制定的依據
制定文化商品價格的目標和策略
(七)文化投資
1.文化投資的性質和特點
文化投資的性質及構成
文化投資的特點
2.文化投資的一般運動過程
文化投資的形成和籌集
文化投資的分配
文化投資的運用
文化投資的回收
3.文化投資的結構和布局
文化投資結構和文化經濟結構之間關系
文化投資的布局
(八)文化發展戰略
1.文化戰略和文化發展戰略
文化戰略與文化發展戰略的概念區分
文化發展戰略的特征
2.文化發展戰略的選擇和制定
影響文化發展戰略選擇的主要動力因素
文化發展戰略目標選擇和優劣機制分析
文化發展戰略選擇的利益需求和制定原則
3.文化發展戰略的構成、類型和模式
文化發展戰略的構成
文化發展戰略類型和模式
(九)文化經濟管理
1.西方國家的主要管理模式
2.我國文化經濟管理體制的歷史進程
第二部分文化產業學部分
(一)文化產業相關概念
如:文化、文化產業(國際、國內界定)、文化事業、文化經濟
(二)世界文化產業發展歷程及新動向
(三)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歷程及新動向
(四)文化產業的功能與特征
(五)文化資源與文化資本的區分
(六)論析政府對文化產業的推動作用
(七)理解科學技術與文化產業的關系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