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科簡介
本學科以西北民族史、西北區域和近代文化為主要研究方向,比較側重近代以來的社會變遷研究。通過社會基層的變化研究 ,訓練學生獨立從事史學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掌握史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從而形成本學科的特色。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的高層次人才。培養目標是:
1、努力學習中國文化和現代化理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深入理解掌握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廣泛了解中國史學發展線索,系統掌握史學理論,具備扎實的中國通史知識和理論,掌握廣博的西北民族史、中國近代史的史料,充分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狀況與趨勢。
3、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
4、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培養方式
充分發揮教師指導碩士研究生的主導作用,積極調動碩士研究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建立、健全有利于發揮學術群體作用的培養機制。本學科的學位課和非學位課程,都要在教師講授的基礎上,組織碩士研究生進行相關的專題討論。研究方向課應著力加強碩士研究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做到教師講授和碩士研究生專題報告、集體討論的有機結合。學位論文的撰寫和教學實習的實施,均應突出培養碩士研究生獲取知識、更新知識、創新知識的能力。嚴格考核,確保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四 、學習年限
本專業的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最長不超過5年。特別優秀的學生,在已提前完成有關培養計劃并符合其他提前畢業條件的前提下,經過規定的審批程序,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和《寧夏大學碩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要求者,可以提前畢業,并獲得歷史學碩士學位。
五、研究方向
(一)回族史
了解和掌握中國傳統史學思想和西方史學理論,研究中國民族史學發展過程、中國民族史學的基本理論結構,民族史學研究的方法。
(二)中國近代文化史
了解和掌握中國文化發展的一般脈絡,研究近代中國文化的演變,西方文化的傳播,中、西文化的沖突,中國近代文化思想內容諸問題。
(三)中國近代西北社會經濟史
了解和掌握中國近代經濟是的發展過程,研究近代西北社會與經濟的變化,掌握近代經濟史研究的理論和方法。
六、課程設置與學分計算
(一)課程設置(見一覽表)
(二)必修環節(4學分)
1、教學實踐2學分。
2、開題報告1學分。
3、參加至少10次學術報告會1學分。
(三)創新能力 3學分
達到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獲得3學分。
(1)主持或參加研究生創新項目;
(2)公開發表專業學術論文一篇(本人署名前二位);
(3)獲得省部級以上各類學術科技競賽獎;
(四 )關于課程學分的要求
1、學位課 25學分
(1)公共必修學位課 13學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2學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3學分;第一外國語8學分)。
(2)專業共同必修課 2門, 6學分。
(3)研究方向課 2門, 6學分。(本研究方向學生允許選修本專業其它研究方向的方向學位課,但只記2學分,以非學位課對待。)
2、非學位課(選修課)至少 5門,10學分。
共計35學分。
碩士研究生課程考核成績實行百分制標準,學位課程及格標準為七十五分以上(含七十五分);非學位課程及格標準為六十分以上(含六十分)。
七、中期考核
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時間為一年半,結束后進行中期考核,實行分流制。具體辦法見《寧夏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辦法》。
八、學位論文工作
學位論文工作是訓練碩士研究生掌握科研基本方法,培養其綜合運用已有知識的能力和獨立進行科學研究工作能力的重要環節。論文工作中注重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論文工作由碩士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用于論文實際工作的時間不得少于1年。論文工作的環節必須齊全。論文階段報告應對論文進展情況和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作出小結。
九、畢業與學位授予
碩士生在學習年限內完成培養環節各項內容并取得規定學分,通過中期考核和論文答辨,符合畢業資格者,準予畢業。凡符合畢業條件且通過寧夏大學學位英語考試者可授予歷史學碩士學位(學位英語考試由研究生院組織)。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