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學科簡介
寧夏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在1996年獲得水利水電工程和2003年獲得水文學及水資源兩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基礎上,于2011年3月獲得水利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在2006年獲得寧夏第一個二級學科水利水電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基礎上,于2011年3月獲得寧夏第一個水利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在2009年獲得寧夏第一個工科博士后流動站的基礎上,于2010年申報成功寧夏土建與水利工程院士工作站;在2009年獲批 “旱區節水灌溉與水資源調控”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的基礎上,于2011年申報成功“旱區現代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創新團隊;在2005年獲得寧夏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基礎上,于2006年獲得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于2007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于2008年獲得寧夏自治區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在2008年獲批寧夏節水灌溉與水資源調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基礎上,于2009年獲批旱區現代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根據國家水利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設二級學科目錄,結合寧夏水利工程學科發展現狀和寧夏區域特色,新增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081502)、水工結構工程(081503)兩個二級學科,共設置水 文學及水資源(081501)、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081502)、水工結構工程(081503)、水利水電工程(081504)四個二級學科。
二、培養目標
根據國家對學位獲得者的基本要求,結合本學科專業的特點,培養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水利工程高級專門人才。具體要求是:
1.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遵紀守法,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學術修養,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
2.碩士研究生在本學科內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教學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碩士研究生的知識結構應達到能夠讀懂本專業學術論文;應具有熟練運用本專業常用實驗方法、計算方法、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的實踐能力;應具有參加完整科研過程的科研能力。
3.掌握一門外國語,碩士研究生應能運用該門外國語比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
4.身心健康。
三、培養方式
碩士研究生培養方式靈活多樣。本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采取政治思想教育與業務教育并重,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并重的方式。研究生指導教師在培養研究生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指導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確定研究生指導小組,鼓勵聘請實際部門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作為研究生的副導師聯合指導研究生完成學位論文,以加強對研究生的綜合培養。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發揮學術群體作用的培養機制。
四、學習年限
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年限一般為 3 年,最長不得超過5年(含休學等中斷學習的時間),優秀碩士研究生提前完成課程學習和學位論文者,可申請提前答辯和提前畢業,獲得碩士學位。
五、二級學科設置及研究方向
1、水文學及水資源學科(081501)
主要研究方向為:
(1)水資源調控理論與技術
主要研究水資源形成、轉化規律,水資源合理配置、優化調度和管理,水資源評價及開發利用理論與技術,水資源平衡分析理論與技術,生態與環境需水量,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等。
(2)水資源高效利用
主要研究劣質水處理技術,精準灌溉原理與技術,多水源優化調配模式及高效利用技術,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等。
(3)干旱地區水環境研究
主要研究水環境承載力,生態需水量,非常規水利用理論與技術,工程建設對水沙循環的影響機理,工程節水的有效性,農田水環境質量控制與改造,農田水鹽運移規律及鹽漬化治理理論與技術,水資源保護管理制度等。
2.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學科(081502)
主要研究方向為:
(1)黃河寧夏段泥沙運移基本規律及其數值模擬研究
主要綜合運用數學模型、原型觀測及實地實驗等手段和方法,深入研究黃河寧夏不同河段的水流運動、泥沙運移、河床變形等情況。
(2)黃河寧夏段水溫、凌汛及其數值模擬研究
主要運用河流-水溫數學模型研究黃河寧夏段每年冬季出現的冰花、冰塞,凌汛,以期取得一些理論上的成果,運用于工程實際。
(3)寧夏工業用水所涉及的河流動力學問題及其數值模擬研究
主要研究非天然河道中的水體泥沙、水質(化合物及污染物)的分布及運移規律及數值模擬。
3.水工結構工程學科(081504)
主要研究方向為:
(1)水工建筑物地基基礎穩定性理論與結構設計。
主要研究干濕與凍融交替循環作用影響下的地基承載力減損性狀和高陡傾邊坡的穩定性。
(2)水工結構非線性理論與計算方法
主要研究水工結構在各種因素交互作用下,尤其是動荷載作用下的非線性行為和非線性分析方法,在沖擊載荷作用下混凝土的動態本構模型和結構動力學模型分析。
(3)特殊土復合地基理論研究
主要研究寧夏廣泛分布的嚴重濕陷性的黃土、脹縮等級高的膨脹土與增強體(樁、土工織布)形成的復合地基的力學行為,如承載力、變形、破壞機理與模式,以及上部結構與特殊土地基相互作用的規律等。
(4)水工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及水工新材料研發
主要研究摻入不同類型、不同比例的廢料材料構成的復合混凝土及復合水泥的特性、機理和生產技術,混凝土渠道、廠房與地下工程等水利水電建筑物抗凍、抗滲及抗裂的機理、模型和關鍵技術。
4.水利水電工程學科(081504)
主要研究方向為:
(1)節水灌溉理論與技術
主要研究抑制水源水面蒸發,微灌用高含沙水凈化和劣質水處理,旱區綠化、沙漠溫室蔬菜、旱作物、特色作物(壓砂瓜、枸杞、葡萄)和水稻噴灌、滴灌、水平畦灌等節水灌溉,水肥優化利用,節水灌溉和水資源優化配置決策支持系統等應用理論和關鍵技術,工程技術節水、裝備裝置節水、農藝節水、生物節水、管理節水技術集成模式。
(2)供水工程理論與技術
主要研究供水泵站理論及應用技,泵站及管網水錘分析計算及防護措施,給水工程系統及其優化,長距離輸水管道優化設計,村鎮供水工程優化設計及運行管理模式等。
(3)3S技術及其水利信息化
主要研究全球衛星定位技術(GNSS)在區域高程擬合、小區域控制測量、水利水電工程和其他線形工程等方面的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測遙感在水利規劃和灌區灌溉調配中的應用;水利水電工程自動化和信息化技術。
六、課程設置與學分要求
1.課程設置原則
(1)以能讀懂本專業學術論文為目的,設置本專業所必需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課程。
(2)以能熟練運用本專業常用的實驗方法、計算方法、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為目的,設置本專業必需的案例分析與專業課程。
2.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按類別分為學位課和非學位課(見附表)。
課程 17學時計1學分;實驗課34學時計1學分;補修課不計學分。
總學分控制在40—42學分以內,其中課程學分為33—35學分(學位課課程不少于25學分),實踐環節學分為7學分。
學科、專業和以同等學力考入的碩士研究生,需補修本學科大學本科 3--4 門主干課程(不計學分)。
3.實踐環節
實踐環節為必修環節。 共7學分。
(1)教學實踐或專業實習2學分
教學實踐與專業實習是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的重要環節,每位碩士研究生都必須參加,其評價材料是申請學位的必備材料之一。
教學實踐可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如輔導本科生有關課程,指導實驗、協助指導畢業設計(或論文)等,累計時間不少于4周。教學實踐應在本學科、專業指定的教師指導下進行,完成后填寫《寧夏大學研究生教學\專業實習考核表》,經指導教師及院、系審核后歸入本人檔案。
專業實習的目的是增強碩士研究生的專業實踐知識和獨立工作能力。專業實習包括進企業、進社區、下鄉等方式,專業實習累計時間不少于4周。各學科專業根據本學科特點確定適當的方式。專業實習結束后,由研究生本人填寫《寧夏大學研究生教學\專業實習考核表》,并由接受實習單位做出相應的書面鑒定。
各培養單位應制定切實可行的、便于有效考核的教學實踐或專業實習方案。
(2)科研實踐5學分
文獻綜述、開題報告1學分: 碩士研究生文獻閱讀要結合課題研究方向和具體的研究領域進行,參考文獻不得少于40篇,其中外文參考文獻不少于10篇,文獻綜述報告不少于5000漢字。
學術報告1學分:在學期間,必須參加10次以上學術報告活動,每次學術報告活動結束后,碩士研究生本人應手工填寫學術報告登記表。各專業可以對本學科碩士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做出更高的具體要求。
創新能力3學分:達到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獲得3學分:
①公開發表專業學術論文一篇(本人署名前二位);
②獲得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發明專利排名前三位的發明人。
③主持學校或院級研究生創新實驗項目已結題,并獲得院級以上獎勵;
④獲得省部級以上各類學術科技競賽獎;
以上各項署名單位必須為寧夏大學,否則不予認可。
4.課程考核方式與標準
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考核可采取多種方式。除實驗、實習課可以進行考查外,其它課程一律進行考試。碩士研究生學位課程考核采取考試方式,政治理論課亦可以采取課程論文方式。選修課程的考 核可以由任課教師根據培養方案對課程的要求決定。
所有課程考核成績實行百分制,學位課程及格標準為75分以上(含75分),非學位課程及格標準為60 分以上(含60分)。
七、中期考核
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時間為一年半,課程學習結束后進行中期考核,實行分流制。具體辦法見《寧夏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辦法》。
八、學位論文工作
學位論文是碩士生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碩士生進行科學研究或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全面訓練。碩士生創新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位論文中可以集中體現。碩士生應積極參與導師承擔的科研項目,注意選擇有重要應用價值的課題,學位論文要有新工作和新見解。碩士生入學后在導師指導下確定研究方向,通過查閱文獻、收集資料和調查研究確定研究課題,并在規定時間完成開題報告。學位論文必須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生獨立完成,要求達到概念清楚、立論正確、分析嚴謹、計算正確、數據可靠、文句簡練、圖表清晰、層次分明,能體現碩士生具有寬廣的理論基礎,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優良的學風。與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礎上繼續進行的課題,必須在論文中應明確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學位論文必須采用計算機編輯和輸出,具體格式參照《寧夏大學學位論文格式、書寫規范》。用于學位論文的實際工作時間不得少于一年。各學科專業根據本學科專業實際和培養目標等要求安排具體的學位論文工作。
九、其它學習項目安排
各學科專業可根據自身特點和學位點建設要求,對在學期間碩士研究生的科研要求給與明確規定。
對于課程學習和學位論文工作以外的其他項目安排,做出具體規定的考核辦法。
十、畢業與學位授予
碩士生在學習年限內完成培養環節各項內容并取得規定學分,通過中期考核和學位論文答辯,符合畢業條件者,準予畢業。符合畢業條件且通過寧夏大學學位英語考試者可授予工學碩士學位(學位英語考試由研究生院組織)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