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在近年來碩士研究生報考上,越來越理性的學生和家長們,在填報志愿的時候,更多把以后的就業納入考慮重點,將“就業前景”排在“工學碩士還是工程碩士”、“單證還是雙證”之前,這是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理性回歸的必然。
科技行業在這方面最具代表性。稍微了解互聯網產業的人都知道,云計算、移動互聯網、3G等技術目前炙手可熱并且是未來的趨勢,但同樣是學軟件技術,為什么有些專業的學生遭用人單位“瘋搶”,有些專業的畢業生卻很難找到工作?
某知名招聘網站負責人這樣表示:“由于工作內容的原因,用人單位招收軟件技術人員的時候主要看兩個條件。一是有沒有實際操作經驗,二是所掌握的是不是當前最前沿的技術。”
讀研就是為了搞研究?
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找到好工作。在校學習的任何階段,從小學到初中到大學、碩士、博士,每個求學階段都為我們的人生下一階段奠定了高度。本質上講,每個人最后都將走入社會參加工作,在校學習的所有的積累,本質上都是為了找到一份收入高,行業有前景的工作而服務的。
所以,讀研究生,無論是為了畢業后繼續深造,還是為了直接找到滿意的工作,選擇有實用價值的專業是你人生職場的發展的敲門磚,加速劑。用研究生階段學到的技能,作為進一步深造的基礎,或是作為進入職場的“金鑰匙”,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在“學以致用”這個目的上,兩個方向是殊途同歸的。為了研究而研究,而不去考慮社會的需求,而不去考慮研究的價值,不去考慮社會的需求,那么你其實也放棄了體現自身價值的機會。
證書數量=教學質量?
“我知道現在用人單位看重能力超過證書,但我作為一名學生,對報考院校了解有限,最后只好以證書的數量來判斷教育是不是正規了。”一名考研的同學這樣猶疑著。
走訪了多所大學的研招辦,訪問了多名學生之后,記者發現,傾向拿雙證的學生,有很多是覺得雙證意味著學校對這個專業重視,從而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但其實教學質量和證書數量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
教學質量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要一個學校一個學校具體對比。師資力量是不是足夠雄厚,課程體系建設是側重市場的實用性還是側重理論,學校會不會花大力氣為學生爭取企業實習機會,等等,將這些項目都考察了,才能得出客觀的結論。不過這些內容從招生簡章上無法詳細體現,只有深諳當前研究生教育情況,才能考慮到這些方面。
并不是只有教授才會講課,能根據課程性質的差異,選擇最適合的人任教,以“學生吸收了知識”而不是“老師把知識講了出去”為目標,這才是為學生負責的學校應有的態度,才是成就名校的核心所在。名校之為名校,從根本上說是因為教學質量的突出,造就了大批人才,學校的名聲自然而然廣為傳頌。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學校的綜合實力是需要積累的過程的。
然而時機不等人。比如,當今以移動互聯網、3G、云計算等為標志的第三次互聯網革命正進行地如火如荼,機遇隨處可得,稍一猶豫即可能錯過。
市場對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人才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國家對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發展高度重視,然而各專業培養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完全對應這種需求和期望嗎?同樣是學軟件技術,為什么有的專業畢業生遭用人單位“瘋搶”,有的專業的畢業生卻很難找到工作呢?
雙證=好工作?
知名電腦軟件公司Adobe中國開發技術部教育技術經理歐先生這樣對記者說:“我們看重的是實力。需要考察應聘者是否了解行業和崗位,是不是能將所學的知識快速轉化為生產力。很多初出校門的應聘者,把有畢業證當做自己的一大優勢。但在我們看來,跟人的能力相比,畢業證這一紙文書實在是無關緊要。”
軟件行業是個技術更新很快的行業,從業者需要不斷學習,技術才不會落伍;書上學到的知識跟實際操作緊密結合,才能做到真正掌握。對于碩士研究生階段來說,就對整個人才培養模式的設置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只有人才培養模式契合了行業需求,才能獲得教育上的成功。在這方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移動云計算專業可謂典型的案例。
移動云計算就業指導辦公室負責人楊老師這樣解釋該專業的成功:“一是技術儲備,包括實驗室、師資等各項硬件軟件;二是以市場為導向的課程體系設置,移動云計算有這兩項其他專業無法比擬的優勢,使得學生在實踐中,掌握了市場最急需最前沿最專業的知識結構,實力就是他們最大的核心競爭力。所以與其說移動云計算的學生就業狀況好,不如說移動云計算專業是為巨大收到市場需求而精準設立的。”
正確的方向讓努力更有價值
移動互聯網與云計算結合的產業趨勢已經勢不可擋。當趨勢來臨時,每個人都應盡早擁抱,奪取競爭優勢,行動太慢,只會把機會拱手讓人。你準備如何擁抱這個趨勢呢?是按照背離市場取向的“證書第一”,選定專業,還是打破頭腦中所謂的“常規”,走在趨勢前沿?
選對方向,努力才更有價值。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