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因素客觀上造成了求職應聘競爭的加劇,”山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王忠武說,“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考研,是為了躲避這種競爭,把讀研作為就業的緩沖,認為讀研后自己學歷高了,自然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但從部分高校就業數據看,高學歷并不能簡單地與高就業率掛鉤。
□ 本報記者 李子路
山東工藝美院2016屆畢業生高寧,眼下正在準備12月底的研究生考試。去年考研失利,她臨時找了一份工作,但這并不是她喜歡的生活。志向大學老師的她,決定再赴考場。
臨近年末,應屆畢業生就業招聘高峰期來臨。身著黑西服、白襯衣,手拿精美簡歷的畢業生轉戰于各類宣講會、招聘會現場。但像高寧這樣執著考研或者考公務員的學生,在山東高校中為數不少,齊魯工業大學副校長周有波稱這種現象為”慢就業”。”慢就業”現象為什么出現?又怎樣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創業?
畢業人數增多,就業率下降
“今年年底考研的學生增加,總體簽約進展及就業率提升較為緩慢。”對今年的就業形勢,山東大學黨委副書記仝興華介紹。
除了龐大的考研大軍,應屆畢業生報考公務員情況近兩年也持續火爆。據報道,10月底結束報名的2017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全國共有211.5萬人報名,136萬人通過資格審查,最熱門崗位接近”萬里挑一”。近三年來,國考涉魯職位和招錄人數穩步增加,報名也十分火爆,最熱門的涉魯崗位競爭比高達856:1。
在考研呈現回暖趨勢,公務員報考火爆的情況下,一些高校的就業率有所下降。據統計,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0%以上,截至今年9月底,2016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88%,較往年有所下降。
據了解,山東大學2016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達到88.25%,其中本科生就業率和碩士生就業率分別較去年同期降低4.21%、4.39%。本科生和碩士生就業率雙降,在往年比較少見。
“2017屆畢業生是我校畢業生人數最多的一年。”山東建筑大學副校長吳彬將畢業生人數增加列為學生就業的第一大特點。齊魯工業大學等省內多所高校2017屆畢業生也均比2016屆有所增加。
從全省情況看,山東高校畢業生數量連續多年保持在50萬人以上,今年應屆高校畢業生約55萬人,加上往年沒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預計今年全省需要就業的畢業生總量近65萬人,創歷史新高。
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
招聘單位提供的崗位減少,也使一部分畢業生選擇了“慢就業”。省人社廳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從經濟形勢看,今年我省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傳統行業用人需求減少,加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復轉軍人就業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山東財經大學黨委書記王邵軍介紹,2016年共有3110家企業來學校選聘畢業生,同比2015年減少了21.11%,提供的崗位同比下降超過50%。
就業市場需求下降還表現在就業結構性矛盾上,不同學科和專業之間就業情況差別較大,特別是部分工科行業需求有所減少,就業壓力更加明顯。吳彬介紹,作為一所專業性強的大學,山建大受國家經濟轉型的影響,專業需求同期變化明顯。2016年,中建等大型施工企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對山建大交通道橋類專業的學生需求頗多,對土木建筑類專業的需求有所降溫。在綜合性大學,互聯網、金融證券、教育培訓、交通運輸等相關專業就業率普遍較高,制造業相關專業就業率有所下降。
據了解,目前,我省正在深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與產業發展所需就業崗位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省人社廳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部分大學畢業生知識儲備、技能水平、職業取向與崗位需求產生的錯位比較嚴重,這將成為就業的主要矛盾。
高學歷不簡單等同于高就業率
“各種因素客觀上造成了求職應聘競爭的加劇,”山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王忠武說,“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考研,是為了躲避這種競爭,把讀研作為就業的緩沖,認為讀研后自己學歷高了,自然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但從部分高校就業數據看,高學歷并不能簡單地與高就業率掛鉤。山東大學2016屆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的群體是博士,為95.23%,其次為碩士、本科。而齊魯工業大學就業率最高的群體則是專科生,碩士生的就業率不到85%。有的學校不同學歷群體的就業率不相上下。
“部分學生創新精神不足,就業期望值過高,就業觀念偏頗,‘慢就業’越來越被家長和學生接受。”王邵軍說。仝興華也表達了對學生就業觀念的擔憂,他認為,“部分學生求職動力不足,求職熱情較往屆有所下降,部分中小微型企業宣講會對畢業生的吸引力不夠。”
針對這些問題,高校也在想方設法改進。山東大學舉辦了“國防軍工指導周”,十大軍工單位來校宣講推介,提升畢業生投身國防軍工領域的熱情,開辟就業的新方向。山財大以創業帶動就業,2016屆畢業生中,137人參與創業,占畢業生總數的1.58%。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