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國考報名熱度再創新高,“千里挑一”再也不是戲謔之語,而真正成為某些崗位火爆程度的貼切形容。競爭更加激烈,那么怎樣才能從中脫穎而出呢?首先,你該學會的就是如何避開行測邏輯中的易犯“陷阱”:
1.同語反復
同語反復和循環定義一樣違反了定義的一條規則,即定義項中不得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具體地說,同語反復是直接地包含了被定義項,例如:樂觀主義者就是樂觀地對待生活的人。
2.循環定義
循環定義是間接地包含了被定義項。例如,如果把丈夫定義為妻子的愛人,那么妻子就是丈夫的愛人。在這個定義中,定義“丈夫”必須用“妻子”這個概念,而定義“妻子”則必須用“丈夫”這個概念,因此這個定義等于什么也沒有說到。
3.概念不當并列
對概念分類的標準不一致會導致概念不當并列的邏輯錯誤。例如:我最愛閱讀外國文學作品,英國的、法國的、古典的,我都愛讀。這個陳述在邏輯上犯的錯誤就是概念不當并列,劃分外國文學作品的標準混亂,前者按國別,后者按時代。
4.偷換概念
在同一思維中如果沒有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就會犯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例如:魯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讀完的,《狂人日記》是魯迅的著作,因此,狂人日記不是一天能讀完的。這個推理表述就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
5.轉移論題
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必須保持論題自身的同一,否則就會犯“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的錯誤。例如:有人向執法人員質疑亂罰款的問題,執法人員說:“罰款本身不是目的,嚴格執法是為了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
6.自相矛盾
矛盾律要求對兩個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對的判斷不能都肯定,必須否定其中的一個。否則會犯“自相矛盾”的錯誤。例如:一個月了,這個問題時時刻刻纏繞著我,而在工作非常繁忙或心情非常好的時候,又暫時拋開了這個問題,顧不上去想它了。這個表述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錯誤。
7.兩不可
排中律的邏輯要求是:對于是非問題必須作出明確而肯定的回答。否定了其中的一個,就必須肯定另一個。否則要犯“兩不可”的邏輯錯誤。例如:這篇文章的觀點不能說是全面的,也不能說是片面的。
8.以偏概全
這是不正確構造簡單枚舉歸納推理時出現的邏輯錯誤。指用片面的觀點看待整體問題。也是很多人經常會犯的邏輯錯誤。
9.循環論證
這種錯誤發生在一個論證中,論據的證明需要依賴前提的情況。例如:魯迅在《論辯的魂靈》一文中,這樣揭露了頑固派的詭辯手法:“你說謊,賣國賊是說謊的,所以你是賣國賊。我罵賣國賊,所以我是愛國者。愛國者的話是最有價值的,所以我的話是不錯的。我的話既然不錯,你就是賣國賊無疑了。”
10.倒置因果
因果關系是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的一種方式。因果關系一方面具有相對性,即一個現象對于某現象來說是結果,但對于另一現象來說又是原因;因果關系另一方面又具有絕對性,即因果鏈條的每個環節來說,原因就是原因,結果就是結果,既不可倒“因”為“果”,也不可倒“果”為“因”。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