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學校有限資金和博士生招生指標等方面資源,我們學校的學科點顯得太多了,所以只能砍掉那些老而實力不強的學科,集中力量支持重點發展的學科。”山東大學校長助理、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賈磊說,在今年這輪學位點調整中,山東大學主動撤掉包括系統科學、發酵工程、建筑學等在內11個學位授權點。
與山東大學的情況相似,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近日公布的《關于下達2016年動態調整撤銷和增列的學位授權點名單的通知》顯示,全國25個省份178所高校增列366個學位點,175所高校撤銷576個學位點,部分包括博士學位授權點。此輪撤銷無論數量還是學科層級,范圍之廣、力度之大,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學位點調整是為擠進“雙一流”大門?
采訪中記者發現,被撤銷的這些學位點大多是與學校學科發展整體規劃不符,或者是因為人才培養績效偏低,比如第一志愿報考學生少、調劑生源不足、導師科研經費少、導師責任心不強、學生研究業績(專利成果、發表論文等)少、就業質量差。
在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馬陸亭看來,今年一次性撤銷576個學位點,主要是各學位授權單位在還“歷史欠賬”。這說明各授權單位現在更趨理性,對于學位點設置更注重學校整體學科群和自身辦學定位。同時,也從一個側面表明前些年一些高校太過于片面追求學科專業“大而全”、盲目設置專業,F在,學位點“終身制”被打破后,學位點從此實現了“有上有下”。 細心的學者發現,今年撤銷學位點數量排名前十的高校絕大多數都是“211”或“985”院校。為什么越是名校撤銷的學位點越多?
馬陸亭認為:“正因為是名校,其自主調整的空間就越大。比如今年撤銷35個學位點的浙江大學,之所以能作這么大幅度調整,恐怕是因為學校一級學位點基本覆蓋了所有學科。所以,他們能在總量控制的基礎上大幅調整學位點。”
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將學科建設作為“雙一流”建設基礎。在馬陸亭看來,這輪調整更深層原因是高校在為“雙一流”建設“熱身”,特別是名校,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第四輪學科評估,它們更加積極主動優化學科結構,希望盡快增強學科核心競爭力。
某高校研究生院負責人說:“此次高校動作這么大,撤掉這么多,是因為有碩士一級或博士一級、二級的都要參評,砍掉這些薄弱、老舊學科能使數據好看點。”為避免部分高校為了保住優勢學科,將其他學科成果并入較強學科這種過于強調“排位”現象發生,最新的學科評估將采取“綁定參評”:同一學科門類中,本單位具有博士一級、博士二級或碩士一級授權的一級學科須同時申請參評。這一規則相當于堵住了將其他學科成果轉到相近學科的后路。
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王濤說:“從高校切身利益來講,學科評估講求整體質量,如果有的學科做得不好,就會‘拖后腿’。這也是高校主動調整的動力所在。”
實際上,對很多高校來說,本輪動態調整只是開始。據賈磊透露:“未來,山東大學還會繼續撤銷學位點。現在山東大學有4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等這一輪學科評估結束后,我們準備將排名后5%的學位點直接撤掉,倒數三四名的停止招生,后20%的招生減半。”
學位點“一增一減”意在優化學科結構
“撤銷學位點是一件‘殘酷’的事情,因為涉及很多人尤其是師生的切身利益,所以在學校內部會有一個嚴謹而規范的程序。”王濤說,“調整任何一個學位點,既要尊重學術委員會意見,還要上校長辦公會討論,既會考慮學科評估排名,又要評估學科發展潛力。”
實際上,改革中“做減法”并不容易。“將原來費了大力氣申請下來的學位點撤掉,學校其實也是忍痛割愛。好在這次學校撤銷一個二級學位點,是為了增加一個更好的學位點。”揚州大學研究生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該校撤銷了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增加了一個專業學位授權點“工程(光學工程)”。
2015年1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的《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和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動態調整辦法》規定:“撤銷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增列其他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或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一增一減”的背后,折射出各授權單位對于學科群的通盤規劃。國務院學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撤銷的學術學位碩士點數量是專業學位碩士點的4倍多;專業學位碩士點數量增長了157%,反映出各高校更加重視應用型碩士研究生培養。
以山東大學為例,今年該校增加了海洋科學、社會學、地球物理學3個碩士一級學科,同時撤銷了部分學位點。賈磊解釋說,專業重復設置造成資源浪費,也是一些學位點被撤的原因,“像今年我們撤掉的系統理論學位點,在數學學院與控制科學和工程學院都有設置,是同一批老師在教,但招生卻很分散”。
記者發現,出現專業重復設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以前各學位授權單位追求學位點越多越好,貪大求全。但在這輪主動調整中,很多高校將早期因規劃不合理而設置的專業逐步淘汰。今年被撤掉最多的,是前些年很多高校扎堆上馬的軟件工程學位點。
也有的高校撤銷部分二級學科的初衷,并非其實力不強或存在招生就業問題。一所高校研究生院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現有的二級學科學位點招生生源、培養和就業等情況尚好,但調整到相近的一級學科學位點后,由于碩士專業名稱改變就能吸引更多、更好生源,也有利于整合校內相近學科資源,做大做強一級學科。”
動態調整也要警惕人才培養結構新的失衡
也有專家提出,要警惕學位授權點調整中可能會出現的“一刀切”現象。同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張端鴻說:“在調整過程中,也不排除部分高校帶有一定的功利性目的,只保留強勢學科,借機清除弱勢學科,而這些弱勢學科可能恰恰是高校學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才培養必備的基礎性學科。如果清除,可能會導致功利性‘錯殺’,甚至造成人才培養結構的另一種失衡。”
北京大學古生物學屬于“六代單傳”專業,每年雖然僅招收一人,但依舊被保留了下來。馬陸亭認為:“高校學科是按不同邏輯設立的,有的是遵循科學發展的邏輯,有的是按服務產業發展和社會需求的邏輯,這些專業有的需要考慮市場因素,有的則只需要考慮科學發展需要,不能完全受市場影響。”
學位點被撤對師生有無影響?實際上,學位授權點被撤銷后,對在讀學生影響并不大。根據《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和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動態調整辦法》規定,主動撤銷的學位授權點在3年內實行有限授權,須停止招生,但保留對已招收研究生的學位授予權。3年期滿后完全撤銷授權,仍未畢業研究生由學位授予單位轉由本單位其他學位授權點培養并授予學位,或向其他學位授予單位申請授予學位。
“學位點調整,可能會造成隱性的學科資源流失,比如學科積淀下來的學科資源、師承關系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流失或斷裂。”馬陸亭說。
王濤坦言,相關學位點的師生安排是本輪學科調整工作的難點,各個學位授權單位會妥善解決好相關方的利益問題。對于那種重復設置的專業,本來就是很多教師“一崗雙責”,不存在分流的問題。但是,對于那些沒有相近學位點的學科,教師的去向問題,確實是學校亟待考慮的一個現實問題。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