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川師大殺人案開庭,這個今年三月份就發生的血案終于等來了法庭開庭審理。3月份四川師范大學的學生滕某涉嫌殺害了室友蘆海清。而在11月初,又一起青少年殺人案再次震驚了社會,一名16歲的初中生搶劫殺害了一家三口,捅了受害一家六十多刀。更讓人驚奇的是,這名兇手第二天又如往常一樣回學校上課了。
其實,像這樣的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例子還有很多。不止國內,國外也不少。最近,德國留學生李洋潔的案子也開始審理了,犯罪者也是未成年。前段時間,兩個國外中學生情侶在房間內拿槍射擊警車,最后雙雙自殺。還有很多發生在同窗之間,同校之間的殺人事件屢屢被爆出。對此,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因為信息發達媒體曝光率高,所以這些事件統統浮出水面從而被我們看到?還是因為我們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真的堪憂呢?
家庭因素
青少年時期正是三觀和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但往往令人唏噓的是,這個階段也成了父母家長對他們最放松或者說最無能為力的階段。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熟讀各種育兒寶典,把各種教育理念銘記在心,因為他們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在起跑之后呢?眾多父母還能像孩子小時候那樣事事都為孩子保駕護航嗎?
答案是“很難”。因為第一,家長已經沒有那么多精力了,父母慢慢老去,前十年的教育已經耗盡他們的心血。他們大多數想的都是,孩子大了,不用督促他們寫作業了,不用天天叫他們起床了,不用天天接送他們上下學了。
第二,他們也無能為力。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從眾、早戀、自尊心強、敏感而又缺乏安全感。任何一種情況都叫家長和老師為難、頭疼。很多父母不得不用極端的方式處理這些問題,然而帶來的,也許又是另一個心理問題。
青少年自身
對于青少年心理問題,我們好像始終是輕視。學校沒有開設專門的課來輔導,即使開了也會被當成一門自習課。老師們家長們沒有一套系統的方法,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然而往往中途就掉進水里。青春期的孩子們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心理問題,把叛逆當成反抗權威的樂趣,把自由戀愛當成早戀的幌子,把學校的黑社會頭頭當成崇拜的對象,用欺負弱小來顯示自己的強大,把極端行為當成發泄壓力和不滿的渠道。當他們真的如那個16歲男孩搶劫殺人的時候,他們可能甚至沒有意識到,這已經構成犯罪,他們只當又完成了一次與反抗他們的人對抗的壯舉。
法律的寬容
然而法律給予他們的保護又是如此的令人心累。未滿18歲不得判死刑這一條法規,相當于給了多少人一塊免死金牌。但那些受害者呢?他們有的老有的小,有的也是未成年的青少年人,他們應該由誰保護呢?
孔子的儒學講究人性本善,中國千百年的儒家思想也信奉性善論。按理說,青少年被家庭保護,被學校保護,應該是最無憂無慮,陽光快樂的。然而,事實并非這樣美好。當我們的青少年人持刀行兇的時候,這份帶給自己也帶給他人的傷痛,究竟應該由誰來買單呢?是法律?是社會?是家庭?還是他們自己?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