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能動性,亦稱“自覺能動性”。指人的主觀意識和實踐活動對于客觀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動作用。主觀能動性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人們能動地認識客觀世界;二是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在實踐的基礎上使二者統一起來,即表現出人區別于物的主觀能動性。
簡要知識
馬克思哲學觀點認為,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動物是不具備主觀能動性的!而所謂一些動物如人一樣的做某些事情,這不是主觀能動性,而是動物出于生存需要的必備活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稱為本能。動物是只有做法而沒有理論的,也就是說沒有主觀能動,不是出于 意識支配的。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唯物主義雖大都認識到人的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但把主觀意識看作是客觀世界消極的、直觀的反映,根本不了解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因而犯了機械論的錯誤。唯心主義雖承認意識的能動性,但把它的作用加以無限夸大,根本否認客觀規律的存在和制約,認為人們可以脫離物質條件和客觀規律,任意發揮主觀的作用,這就把主觀能動性歪曲成了主觀隨意性,因而陷入唯意志論。二者都是錯誤的。
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的關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唯一的前提就是尊重客觀規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第二、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的必要條件。這是 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在實踐基礎上的互相轉化。
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人們在反映客觀世界的時候,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動機,在實施行動之前還要預先制定藍圖、目標、行動方式和行動步驟等。蜜蜂筑巢、蜘蛛織網等, 表面看起來似乎有某種預定的目標和計劃,其實不然。它們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它們的操作純粹是無目的的本能的活動。
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并不是客觀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它不僅能夠“復制”當前的對象,而且能夠追溯過去、推測未來,能夠創造一個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即通過實踐把意識中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沒有人的參與永遠也不可能出現的東西。動物沒有自覺的意識,不懂得自己活動的意義,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因而,它們既不能認識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
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意識活動依賴于人體的生理過程,又對生理過程有著能動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