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系統》考試大綱
【考查目標】
1.從程序員的視角全面了解計算機系統的基本概念,包括匯編語言,底層的內存中的數據表示及常用運算方法、虛擬存儲器、編譯系統、動態加載庫等。了解如何將高級語言程序翻譯成機器語言。 2.理解單處理器計算機系統中各組成部件的基本概念、基本結構、工作原理以及相互連接方式,理解計算機系統層次化結構概念,建立計算機系統的整機概念。了解計算機系統的內存管理,緩存管理,性能測量及編譯優化。
【考查內容】
一、計算機系統概述 (一)計算機發展歷程 (二)計算機系統層次結構 1.計算機硬件的基本組成 2.計算機軟件的基本組成 3.程序在機器中的存儲及編譯、運行過程。
二、數據及程序的機器級表示 (一)信息的表示及處理 1.進位計數制及其相互轉換;字符與字符串;布爾運算;數據大小、尋址和字節順序。 2.C語言中的位級運算、邏輯運算及移位運算。 3.整數的表示和運算 (1)無符號數的表示;有符號數的表示;C語言中的有符號數和無符號數。 (2)無符號加法和補碼加法運算;無符號乘法及補碼乘除法運算;溢出概念和判別方法;截斷及誤差的概念。 4.浮點數的表示和運算 (1)浮點數的表示范圍;IEEE754標準 (2)浮點數的加/減運算 (3)C語言中的浮點數 (二)匯編語言程序 1.掌握AT&T及Intel匯編語言,能閱讀這兩種格式的匯編語言程序;了解基于Intel處理器的寄存器結構及內存中數據的操作過程。 2.掌握匯編語言控制執行流程,匯編語言函數和系統調用,內聯匯編。 3.了解IA32及x86-64兩種機器的指令集結構。 (三)程序的機器級表示 1.能基于匯編語言對程序的表示進行剖析,在內存與寄存器這一級別研究程序的執行過程,熟練掌握及深刻理解C語言中的經典語句:賦值、數組、if、switch、while、for等對應的匯編機器級表示及程序執行過程。 2.數組、結構及聯合的分配及訪問;數據對齊原則;理解指針;存儲器的越界引用及緩沖區溢出。 3.浮點程序的機器級表示。
三、處理器體系結構及優化程序性能 (一)處理器體系結構 理解計算機系統中的數據通路概念,數據通路的功能,掌握數據通路的基本結構。 (二)優化程序性能 1.了解如何優化程序的執行效率,包括代碼的優化,編譯器的優化,以及CPU級別的優化,并介紹微指令的概念,功能單元上微指令的并行,程序分支的預測等。 2.掌握程序性能優化的各種方式,熟悉編譯器優化代碼的方式,能夠在小細節上對程序進行手動優化。 (三)指令流水線 1.指令流水線的基本概念 2.流水線的性能及流水線冒險(競爭)處理技術
四、存儲器層次結構 (一)存儲器的分類、存儲器的層次化結構、存儲技術趨勢 (二)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1.Cache基本工作原理 映射方式;查找算法;替換算法;寫策略。 2.Cache性能分析 3.了解程序如何和cache打交道,不同的循環嵌套順序、遍歷方向等對cache命中的影響,以及如何修改循環嵌套順序以提高cache命中率。 (三)虛擬存儲器 1.虛擬存儲器的基本概念 2.頁式虛擬存儲器、段式虛擬存儲器、段頁式虛擬存儲器 3.TLB(快表) 4.虛擬地址和物理地址的相關概念,弄得虛擬地址如何轉換為物理地址;通過IntelPentium和Linux的實例了解整個存儲管理機制 5.理解存儲映射、動態內存分配和垃圾回收機制。
五、在系統上運行程序 (一)鏈接 1.掌握程序的鏈接過程,理解靜態鏈接和動態鏈接,了解鏈接過程中使用到的技術如符號解析、重定位等。 2.了解所寫的程序是怎么成為一個可執行文件的,需要了解這中間涉及到的每一個細節,能夠排查因為鏈接問題而產生的程序執行錯誤。 (二)異?刂屏 1.掌握異?刂频南嚓P概念,包括中斷、陷阱、錯誤、中止等。 2.了解進程的概念,掌握進程級別的Exception:信號(signal)以及操作系統處理異常的手段(上下文切換)技術,理解用戶程序和系統交互(如系統調用)的原理和方式。
六、總線 (一)總線概述 1.總線的基本概念 2.總線的分類 3.總線的組成及性能指標 (二)總線仲裁 1.集中仲裁方式 2.分布仲裁方式 (三)總線操作和定時 1.同步定時方式 2.異步定時方式 (四)總線標準
【參考教材】
[1]Randal E.Bryant David R.O’Hallaron著.龔奕利等譯.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原書第2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1 [2]William Stallings著.彭蔓蔓,吳強,任小西等譯.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構:性能設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5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